[实用新型]一种结核病防治用喷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38769.1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250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张艳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旌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10 | 代理人: | 单玉刚 |
地址: | 25002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核病 防治 用喷药 装置 | ||
一种结核病防治用喷药装置,其结构包括定位机构和换药机构,通过设置了定位机构在隔离口罩左侧,设置转动球和连接药杆,有利于利用转动球转动调节连接药杆和雾化喷头的角度,有利于提高上药精准性,设置上支撑板、下支撑板以及电磁弹簧,有利于通过控制电磁弹簧的伸缩来控制患者嘴巴的撑大和关闭,设置红外摄像头和挡板,有利于观察口腔内部的同时利用挡板挡住药液使其避免进入其他管道,通过设置了换药机构在针筒顶部右侧,设置磁铁和配药罐,利用转动配药罐来进行加药动作的同时能快速拆装配药罐以满足加药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核病防治用喷药装置。
背景技术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结核病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结核病的防治方法有喷药等方法。
现有装置通常体积较大,移动性和存储性均较差,同时现有装置定位效果较差,较难定位到伤患处,容易使上药效果较差,浪费药物的同时容易使药物进入其他部位或者管道引发其他疾病,容易造成医疗事故,同时现有装置缺少对患者在上药时的防护部件,容易使病菌散出影响空气质量,对周围人员造成感染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结核病防治用喷药装置,解决了现有装置通常体积较大,移动性和存储性均较差,同时现有装置定位效果较差,较难定位到伤患处,容易使上药效果较差,浪费药物的同时容易使药物进入其他部位或者管道引发其他疾病,容易造成医疗事故,同时现有装置缺少对患者在上药时的防护部件,容易使病菌散出影响空气质量,对周围人员造成感染风险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结核病防治用喷药装置,包括隔离口罩、橡胶绳、定位机构、连接软管、针筒、换药机构、托举架、活塞杆、控制器、无线信号模块和电线,所述隔离口罩左侧前后两端均与橡胶绳弹性连接,所述隔离口罩左侧设有连接软管,所述连接软管左端与针筒出药口管道连接,所述针筒外侧面中侧与托举架固定连接,所述针筒内筒壁与活塞杆滑动连接,所述针筒顶部左侧与控制器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机构设于隔离口罩左侧,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固定板、转动球、连接药杆、限位槽、限位板、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受咬垫、活动杆、电磁弹簧、红外摄像头、雾化喷口和挡板,所述隔离口罩左侧缺口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中心处通孔与转动球滚动连接,所述转动球圆心通孔与连接药杆滑动连接,所述连接药杆左端与连接软管管道连接,所述固定板内部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槽上下两侧均与限位板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槽内槽上侧的限位板右端通过连杆与上支撑板焊接,所述限位槽内槽下侧的限位板右端通过连杆与下支撑板焊接,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受咬垫,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底部和顶部均与活动杆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顶部的固定筒内壁与电磁弹簧弹性连接,所述连接药杆右端通过连接板与红外摄像头螺栓连接,所述连接药杆右端杆头与雾化喷口管道连接,所述雾化喷口右端与挡板焊接,所述电磁弹簧、红外摄像头和雾化喷口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换药机构设于针筒顶部右侧。
进一步的,所述换药机构包括进药口、连接环、磁铁、通孔和配药罐,所述针筒顶部右侧设有进药口,所述进药口与连接环内螺纹槽螺纹连接,所述连接环顶部与磁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环和磁铁左侧均设有通孔,所述磁铁顶部与配药罐底部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前端面与无线信号模块螺栓连接,所述控制器后端面与电线固定连接,所述无线信号模块和电线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球带动连接药杆转动的角度区间为315°~45°之间,且转动球圆心孔壁设有海绵层。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与活动杆呈平行关系,且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以转动球为中心呈镜像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未经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387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腹部核磁共振用屏气辅助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生儿多功能头部降温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