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莎豆收获机的绞龙耙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41745.1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456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孔卫平;刘龙鹤;马建忠;王立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万龙油莎豆专用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33/00 | 分类号: | A01D33/00;A01D33/10 |
代理公司: | 吉林大华铭仁律师事务所 22208 | 代理人: | 申基成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绿园***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莎豆 收获 绞龙耙 | ||
本实用新型为油莎豆收获机的绞龙耙,涉及油莎豆收获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人工铺平粮斗内的油莎豆,既浪费人工成本,又给操作工人带来人身安全隐患,还延误工作,降低生产效率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包括粮斗;绞龙耙,所述绞龙耙的两端与所述粮斗转动配合、并水平设置,所述绞龙耙沿着所述粮斗的对角线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绞龙耙具有耙平所述粮斗内的油莎豆的耙齿;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粮斗的一端、并用于带动所述绞龙耙转动。具有解决了油莎豆溢出问题,省去了人工费用,排除了工人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工作效率的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莎豆收获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油莎豆收获机的绞龙耙。
背景技术
油莎豆是一种新型的油料作物,平均亩产鲜豆900公斤左右,亩产是大豆的3倍以上,油菜的4倍,出油量是大豆的近2倍,号称“油料之王”,一亩油莎豆可产油90公斤、油粕360公斤、面粉288公斤、酿酒144公斤、制糖4.4公斤、产干饲草300-400公斤,食用油营养指标可与橄榄油相媲美。发展油莎豆种植对保证国家食用油安全,提高食用油自给率具有重要作用。
现有的油莎豆收获机,粮斗收集到的油莎豆,在粮斗里积累增高,达到一定高度后会溢出粮斗,现有的办法是用人工站在粮斗里,用耙子把油莎豆铺平。这样做既浪费人工成本,又给操作工人带来人身安全隐患,还延误工作,降低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人工铺平粮斗内的油莎豆,既浪费人工成本,又给操作工人带来人身安全隐患,还延误工作,降低生产效率的技术问题,提供油莎豆收获机的绞龙耙。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油莎豆收获机的绞龙耙,包括:
粮斗;
绞龙耙,所述绞龙耙的两端与所述粮斗转动配合、并水平设置,所述绞龙耙沿着所述粮斗的对角线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绞龙耙具有耙平所述粮斗内的油莎豆的耙齿;
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粮斗的一端、并用于带动所述绞龙耙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粮斗的一端为进料区,另一端为动力区,所述进料区处于外部提升机的出料口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绞龙耙包括:
绞龙轴,所述绞龙轴的两端与所述粮斗上方通过轴承座转动配合、并水平设置,所述绞龙轴沿着所述粮斗的对角线方向倾斜设置;
叶片,所述叶片成螺旋形固设在所述绞龙轴的圆周侧,所述叶片处于所述进料区;
耙齿,多个所述耙齿以叶片螺距的间距沿着所述绞龙轴的轴向均匀布置,所述耙齿依次穿过所述绞龙轴和所述绞龙轴两侧的所述叶片;所述耙齿与所述绞龙轴和所述叶片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耙齿包括:
耙齿轴,所述耙齿轴以叶片螺距的间距沿着所述绞龙轴的轴向均匀布置,所述耙齿轴依次穿过所述绞龙轴和所述绞龙轴两侧的所述叶片;所述耙齿轴与所述绞龙轴和所述叶片固定连接;
耙齿框,所述耙齿框处于所述耙齿轴的两端、并相对所述绞龙轴对称,所述耙齿框为圆钢焊接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固设在所述粮斗的内部一侧、并处于所述动力区内,所述液压马达通过传动链轮带动所述绞龙耙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挡料盒,所述挡料盒固设在所述粮斗的内部一侧、并处于所述动力区内,所述挡料盒扣装在所述传动链轮外侧,所述液压马达与所述挡料盒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万龙油莎豆专用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吉林省万龙油莎豆专用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417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一键上带打包机
- 下一篇:一种高频PCB电路板制造用夹持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