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挤密桩质量管控信息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46352.X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420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罗树江;何宪民;贺鹏;吴迪;曾春萍;冯成安;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天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E02D3/08;E21B47/04;G01B7/26;G01B21/22;G01S19/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62 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北斗 定位 挤密桩 质量 信息化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挤密桩质量管控信息化系统,所述基于北斗定位的挤密桩质量管控信息化系统由北斗定位系统、传感器采集系统、数据上传系统和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共同组成,所述北斗定位系统是用于实现桩机引导和孔深测量,所述传感器采集系统是用于实现垂直度测量,所述数据上传系统是用于实现施工过程数据上传,所述数据统计分析系统是用于实现对上传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展示。该基于北斗定位的挤密桩质量管控信息化系统,通过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根据安装在桩机柴油锤上的北斗定位天线实现桩机引导,可以实现无需放样即可进行工作的目的,并确保孔位偏移在规范范围内,并且可通过北斗定位天线准确记录每根桩的孔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挤密桩质量管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挤密桩质量管控信息化系统。
背景技术
灰土挤密桩是一种传统的复合地基处理手段,主要目的是消除地基湿陷性、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压缩性,通过灰土挤密桩机的柴油锤用冲击或振动的方法,将钢管打入土中,使之侧向挤密成孔,桩孔位置原有土体被强制侧向挤压,从而实现相邻孔间的土体密实度增大,将管拔出后形成桩孔,然后进行素土、灰土、石灰土、水泥等物料的回填和务实,并同原地基一起形成复合地基,灰土挤密桩可以在实现相同密度指标的同时,减少土方开挖和土方回填工程量,缩短至少50%工期,是一种经济使用的复合地基处理手段,但是大多数挤密桩施工管控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现阶段的挤密桩施工过程,采用人工通过目测进行点位放样的方式,造成实际放样点位和设计点位差别较大,远远大于施工规范的桩孔偏移量,同时,由于生石灰在施工过程中容易被桩机履带损坏或被土掩埋,从而对机手找点造成干扰;
2、目前在灰土挤密桩质量管控过程中,采用人工抽检方式,而人工抽检无法做到百分之百覆盖,同时,抽检人员只能测量到孔深指标,对于孔的垂直度无法进行直观测量,且由于灰土挤密桩机每根桩施工时间较短,技术员工作量过大,可能会出现漏记、错记的情况;
3、并且现阶段灰土挤密桩成孔记录采用现场技术员人工在纸质文档上进行记录,每日工作结束后对每根桩的施工时长、孔深、垂直度、桩位偏差等参数进行记录,大大增加了技术员的工作量,且纸质记录容易被污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挤密桩质量管控信息化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阶段的挤密桩施工过程,实际放样点位和设计点位差别较大,施工误差较大,无法对质量检查进行百分百覆盖,同时对于孔的垂直度无法进行直观测量,无法保证施工质量,并且数据记录工程量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挤密桩质量管控信息化系统,所述基于北斗定位的挤密桩质量管控信息化系统由北斗定位系统、传感器采集系统、数据上传系统和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共同组成,所述北斗定位系统是用于实现桩机引导和孔深测量,所述传感器采集系统是用于实现垂直度测量,所述数据上传系统是用于实现施工过程数据上传,所述数据统计分析系统是用于实现对上传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优选的,所述北斗定位系统包括电源模块、北斗定位模块、中央控制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监控模块、信号接收模块、信号推算模块、信号发送模块和TJ2210北斗终端模块,在电源模块的驱动下通过中央控制模块的作用,北斗定位系统对数据信息进行接收处理后传送至TJ2210北斗终端,并进行实时监控。
优选的,所述传感器采集系统包括电源模块、中央控制模块、存储模块、 4G/5G通信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信号转化模块、信号发送模块和信息显示终端,在电源模块的驱动下通过中央控制模块对数据信息采集转化后发送至信息显示终端,同时并通过存储模块对数据信息进行保存。
优选的,所述数据上传系统包括电源模块、主控模块、存储模块、数据读取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在电源模块的控制下,主控模块对数据进行上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天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天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463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脑电信号的残疾人辅助智能驾驶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钢球修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