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正硅酸乙酯中乙醇气化的酯化釜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49996.4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15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何启红;郑涛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兴越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B01J4/00;B01D3/00;B01D3/02;C07F7/04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覃诗龙 |
地址: | 443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硅酸 乙酯中 乙醇 气化 酯化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有机硅共沸物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便于正硅酸乙酯中乙醇气化的酯化釜,包括塔体,塔体内依次设有若干填料层,填料层之间形成酯化反应区,塔体上设有两根供料管,塔体底部连通有排料管,塔体的侧壁上设有连通酯化反应区的回收口,排料管上连接有釜底泵,釜底泵连接有蒸馏釜,蒸馏釜包括罐体,罐体顶部设有进料口,底部设有出料口,罐体内设有加热板,加热板与罐体顶部之间形成蒸汽腔,罐体的侧壁上设有连通蒸汽腔的排气管,加热板上设有加热丝,加热板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本实用新型的方案通过外设蒸馏釜更加安全,且便于对回收的乙醇再次送入塔体中的量进行控制,以更好的控制醇解酯化反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有机硅共沸物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便于正硅酸乙酯中乙醇气化的酯化釜。
背景技术
在有机硅单体合成系统中会产生一种副产物,该副产物包括三甲基氯硅烷和四氯化硅,其中三甲基氯硅烷的沸点为57.3℃,而四氯硅烷的沸点是57.6℃,因此该副产物被称为共沸物。共沸物酯化是指,以硅单体合成副产物(共沸物)为原料,利用四氯化硅和三甲基氯硅烷与乙醇的反应活性不同,采用醇解酯化的方法达到四氯化硅和三甲分离的目的。
其中,四氯化硅经醇解酯化生成正硅酸乙酯粗产物,再经过精馏后得产品正硅酸乙酯;目前,在四氯化硅醇解酯化后形成的粗产物中还含有大量乙醇,需要对乙醇再次进行分离,另外四氯化硅酯化反应中还需要消耗大量的乙醇。
酯化釜是一种用于共沸物酯化反应的容器,为了快速分离粗产物中的乙醇,目前通过在酯化釜底部的产物区增设加热件的方式,将乙醇快速气化,并使其快速参与到醇解酯化反应中,这样的方式虽然能够提高粗产物中乙醇回收的速度,但无法保证塔体内的安全生产,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便于乙醇气化的酯化釜,将粗产物排出塔体后在蒸馏釜内进行乙醇的气化提取,保证了塔体中醇解酯化反应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正硅酸乙酯中乙醇气化的酯化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在产物区增设加热件的方式,不能保证塔体内安全生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正硅酸乙酯中乙醇气化的酯化釜,包括塔体,塔体内依次设有若干填料层,相邻填料层之间形成酯化反应区,最顶部的填料层与塔体之间形成供料区,最底部的填料层与塔体之间形成产物区,塔体上设有两根连通供料区的供料管,塔体底部连通有排料管,所述塔体的侧壁上设有连通酯化反应区的回收口,排料管上连接有釜底泵,釜底泵连接有蒸馏釜,蒸馏釜包括罐体,罐体顶部设有进料口,底部设有出料口,罐体内设有加热板,加热板与罐体顶部之间形成蒸汽腔,罐体的侧壁上设有连通蒸汽腔的排气管,加热板上设有加热丝,加热板上开设有若干通孔。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方案中,四氯化硅与原料乙醇分别通过供料管送入塔体内,通过填料层的阻挡下混合进行醇解酯化反应得到正硅酸乙酯粗产物,在釜底泵作用下将正硅酸乙酯粗产物泵入到罐体内,此时罐体先经过预热,通过电阻丝将加热板预热,使加热板的温度不低于85℃,由于乙醇的沸点为78℃,而正硅酸乙酯的沸点为165℃,且正硅酸乙酯在高温下不分解,因此粗产物接触到加热板后,其内的乙醇受加热板作用气化,而正硅酸乙酯经通孔向下流动,最后从出料口排出,气化形成的乙醇蒸汽通过排气管进入到外设的冷凝器中,重新凝结成液体,并在外设的泵体作用下经回收口再次输送会塔体内,参与醇解酯化反应。
本方案中,通过外设蒸馏釜,将粗产物排出塔体后在蒸馏釜内进行乙醇的气化提取,使得粗产物中乙醇得到回收利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在产物区增设加热件的方式,本方案外设蒸馏釜更加安全,且便于对回收的乙醇再次送入塔体中的量进行控制,以更好的控制醇解酯化反应。
进一步,所述回收口设有多个,且回收口与不同的酯化反应区连通。这样使得四氯化硅能够充分与乙醇进行醇解酯化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兴越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宜昌兴越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499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滨海盐碱地土壤修复系统
- 下一篇:一种防逃逸虫害诱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