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鼓膜通气管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51985.X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808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兆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11/00 | 分类号: | A61F11/00 |
代理公司: | 厦门仕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7 | 代理人: | 叶雪芳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鼓膜 通气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鼓膜通气管,包括通气管本体和防脱翼,通气管本体呈中空管状,通气管本体的一端植入鼓室内为鼓室端,另一端放置于外耳道为外耳道端;通气管本体用于导通患者的鼓室与外耳道;防脱翼分别连接在通气管本体两端的外周,通气管本体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三个防脱翼;防脱翼具有形变能力。本实用新型的鼓膜通气管结构简单、放置及取出便利,固定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鼓膜通气管。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鼓膜通气管呈哑铃型或者工字型。这种鼓膜通气管有以下不足:1、哑铃型结构使得通气管一端在植入鼓膜切开口时阻力大,造成植入困难,强行、暴力操作容易引起鼓膜的损伤和内耳损伤,甚至造成永久性听力损失。2、哑铃型结构使得通气管表面光滑,用器械夹持困难,在狭小的耳道内操作难度大,尤其是单手操作时,对手术医生技术要求高,导致手术时间延长。3、固定效果差,植入后容易过早脱落,导致手术效果差。以上缺陷导致现有鼓膜通气管使用不方便,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有鉴于此,如果使得鼓膜通气管更易置入鼓膜且不易脱落为本领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鼓膜通气管。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现有的哑铃型或者工字型鼓膜通气管不易置入且置入后容易脱落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鼓膜通气管,包括通气管本体及防脱翼,通气管本体呈中空管状,通气管本体的一端置于鼓室内为鼓室端,另一端置于外耳道为外耳道端;通气管本体用于导通患者的鼓室与外耳道。防脱翼分别连接在通气管本体两端的外周,通气管本体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三个防脱翼;防脱翼具有形变能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气管本体连通鼓室和外耳道,使得中耳腔内的积液可以流出,而鼓室端的防脱翼防止通气管从鼓室脱落,外耳道端的防脱翼防止通气管掉入鼓室。通气管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三个防脱翼,防脱固定效果好。使用时,鼓室端朝内,边旋转边塞入鼓膜的切开口,具有形变力的防脱翼被压弯,从而挤入鼓膜切开口,植入后防脱翼因弹性恢复初始状态,起到固定的作用。具有形变能力的防脱翼使得通气管的植入更省力、更容易,从而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进一步地,每一防脱翼均垂直通气管本体的中心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防脱翼在起到防脱固定的作用时,占用通气管本体长度方向的空间最小,最大化的缩短了通气管本体的长度,从而减少因通气管鼓室端对鼓室粘膜的刺激引起并发症的发生率。
进一步地,通气管本体同一侧的防脱翼等距排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时各防脱翼受力均衡,使得固定效果最佳。
进一步地,鼓室端的防脱翼沿通气管本体的周向弯曲;鼓室端的防脱翼同向弯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同一端的防脱翼形成螺旋桨状,更易旋转植入鼓室内。
进一步地,鼓室端的所述防脱翼朝向外耳道端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鼓室端更易插入鼓室内。
进一步地,防脱翼有软胶、硅胶或橡胶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防脱翼具有较好的形变能力,植入及取出时更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519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灯具
- 下一篇:一种麻醉科室用麻醉废气抽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