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卧式筒内壁抛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56924.2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712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魏皓;赵争彪;范志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康斯派尔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9/04 | 分类号: | B24B29/04;B24B47/12;B24B55/06;B24B55/12;B24B41/06 |
代理公司: | 济南市新图新夏天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30 | 代理人: | 张伟彦 |
地址: | 225312 江苏省泰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卧式 内壁 抛光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光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卧式筒内壁抛光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端连接安装有固定架,且设有移动平台,所述固定架一侧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且固定架的另一侧连接安装有固定杆,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固定架连接有第一转轮,所述固定杆外侧套设有第二转轮,且第一转轮与第二转轮之间连接有皮带,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橡胶盘,所述第二转轮一侧连接有套管,且套管一端连接安装有磨砂盘,所述移动平台顶端固定安装有固定罩和固定板,且移动平台一侧滑动连接有清理箱。本实用新型,能够对筒内壁进行自动抛光,并且方便清理,具有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光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卧式筒内壁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随着数控产业的发展,抛光设备的技术日趋先进,由最早的人工抛光工艺发展至现如今的工业化、产业化、自动化工艺集成,对于抛光设备,现今的组成单元的结构为一台简单的机械臂与抛光工作台及夹具构成,抛光工艺复杂一些的,可见一些由前述组成单元构成的多工位抛光机构,即一个需要抛光的产品经过多个抛光工作台,多个单独的机械手独立完成各自的抛光作业。
目前柱形筒内壁抛光较为难处理,大多采用人工手持抛光机进行抛光,费时费力,员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卧式筒内壁抛光装置来解决这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卧式筒内壁抛光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卧式筒内壁抛光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端连接安装有固定架,且设有移动平台,所述固定架一侧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且固定架的另一侧连接安装有固定杆,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固定架连接有第一转轮,所述固定杆外侧套设有第二转轮,且第一转轮与第二转轮之间连接有皮带,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橡胶盘,所述第二转轮一侧连接有套管,且套管一端连接安装有磨砂盘,所述移动平台顶端固定安装有固定罩和固定板,且移动平台一侧滑动连接有清理箱。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内均开设有定位槽。
优选的,所述套管套设在固定杆外侧,且磨砂盘内开设有与固定杆适配的圆形通孔。
优选的,所述固定罩内开设有圆形通孔,且通孔内铺设有防滑垫。
优选的,所述移动平台顶端设有定位销,并开设有与定位销适配的插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旋转电机、第一转轮、第二转轮以及套管控制磨砂盘旋转,从而实现对内壁的抛光,并配有橡胶盘,用于将抛光后产生的碎屑排出,便于进行清理工作,通过移动平台控制钢桶进行移动,并利用固定罩、固定板以及定位销对钢桶进行固定,便于进行抛光工作,清理箱则用来收集由橡胶盘排出的碎屑,方便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卧式筒内壁抛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卧式筒内壁抛光装置中移动平台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固定架、3移动平台、4旋转电机、5固定杆、6第一转轮、7第二转轮、8皮带、9橡胶盘、10套管、11磨砂盘、12固定罩、13固定板、14定位销、15清理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康斯派尔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康斯派尔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569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