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颅顶提拉套管针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59615.0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292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黄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星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A61B1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思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6 | 代理人: | 刘冬梅;范国锋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颅顶提拉 套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颅顶提拉套管针,包括握把(1)、穿刺针(2)和套管(3),穿刺针(2)与握把(1)固定连接,套管(3)套设于穿刺针(2)上;套管后段(31)为直管,套管中间段(32)及套管前段(33)具有弧形弯曲,套管中间段(32)及套管前段(33)的弯曲弧度与人体从蝶骨至颅顶的骨骼外侧弧度相似。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颅顶提拉套管针,针对人体颅骨设计,能够实现蝶骨至颅顶的埋线提拉,具有对皮下组织损伤小、操作方便、使用寿命长、易于清洁消毒等诸多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套管针,尤其涉及一种颅顶埋线置入套管针,属于医疗美容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线雕手术中,需要用到套管针,用于埋线,先将套管置于皮下,再将线置于套管中,取出套管后,线留于皮下,实现埋线。
现有的提拉套管针,均未考虑颅骨的特殊形状,在做颅顶线雕手术时,针口难以直接到达颅顶,导致套管放置困难。
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针对颅顶提拉的套管针,以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成功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人进行了锐意研究,设计出一种颅顶提拉套管针,包括握把1、穿刺针2和套管3,
所述穿刺针2与握把1固定连接,所述套管3套设于穿刺针2上;
套管后段31为直管,套管中间段32及套管前段33具有弧形弯曲,套管中间段32及套管前段33的弯曲弧度与人体从蝶骨至颅顶的骨骼外侧弧度相似。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3的长度为120~150mm;
所述穿刺针2的长度比套管3的长度长3~1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穿刺针2的外径为1~2mm;
所述套管3的内径与穿刺针2的外径相同,套管3的壁厚为0.1~1mm。
优选地,套管后段31的长度为10~20mm;
套管中间段32的长度占套管3总长的1/3~4/5,其平均曲率大于套管前段31的平均曲率。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套管中间段32上任意位置的最大曲率不超过5。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穿刺针2的针尖剖面呈半个椭圆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套管3的外侧设置有刻度线。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握把1与穿刺针2连接的端面为平面,当套管3套设于穿刺针2上时,该端面与套管后段31的中轴线相垂直,以稳定支撑套管3,使得套管3能够随着穿刺针2插入到皮下组织中相应位置。
优选地,所述握把1表面具有起防滑作用的粗糙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颅顶提拉套管针,具有以下优点:
(1)针对人体颅骨设计,能够实现蝶骨至颅顶的埋线提拉;
(2)对皮下组织损伤小,操作方便;
(3)使用寿命长,易于清洁消毒。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颅顶提拉套管针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颅顶提拉套管针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颅顶提拉套管针握把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握把;
2-穿刺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星,未经黄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596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