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形电池模组及其新能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60761.5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113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清华;王英喆;李国鹏;杜永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八方电气(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07 | 分类号: | H01M50/207;H01M50/213;H01M50/244;H01M50/258;H01M50/264;H01M50/572 |
代理公司: | 苏州新知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14 | 代理人: | 郑丽玲 |
地址: | 21521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形 电池 模组 及其 新能源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新能源电池,包括壳体和环形电池模组,环形电池模组包括环形支架、电芯主模块、电极连接片组、充放电同口插头以及BMS系统,电芯主模块固定在环形支架内部,且电芯主模块两端的电极分别与电极连接片组连接,BMS系统固定在电芯主模块内侧的环形支架上,电极连接片组通过采集线与BMS系统连接,充放电同口插头固定在环形支架上通过BMS系统与电芯主模块的总正极和总负极连接,BMS系统通过充放电同口插头与外部控制器连接。采用环形结构满足特殊安装空间;支架与电芯连接为一体,采用双重固定更为保险;划分模组单元区域使次级模块之间的绝缘隔离,避免产品短路且均匀分布使整体结构更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环形电池模组及其新能源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电池Pack的模组大都是规则的方形样式,对于安装空间充足的整车来说规则的方形模组确实比较实用,但是随着新能源市场的不断拓展,单一形式的模组已不能满足五花八门的产品需求,无论是电动摩托、电助力自行车、电动工具等均有多种形式,因此,电池模组的多样性至关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针对环形安装空间,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形电池模组及其新能源电池。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环形电池模组,包括环形支架、电芯主模块、电极连接片组、充放电同口插头以及BMS系统,所述电芯主模块固定在环形支架内部,且电芯主模块两端的电极从环形支架内穿出分别与一电极连接片组连接,所述BMS系统固定在电芯主模块内侧的环形支架上,所述电极连接片组通过采集线与BMS系统连接,所述充放电同口插头固定在环形支架上且通过BMS系统与电芯主模块的总正极和总负极连接,且所述BMS系统还通过充放电同口插头与外部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为了提高安全性,所述电芯主模块包括沿圆周方向依次排布的多个电芯次级模块,每个电芯次级模块至少包括两个并联的单电芯,且相邻电芯次级模块的正负电极方向相反,并通过电极连接片组将电芯次级模块依次串联,串联后位于一端的电芯次级模块的正极作为电芯主模块的总正极,另一端的电芯次级模块的负极作为电芯主模块的总负极。通过按照电芯次级模块来划分模组单元区域,一方面便于隔离,另一方面使各部分重量分布均匀。
进一步,所述环形支架包括环形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对设置,形成能够容纳环形电芯主模块的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中部设有内环孔与壳体上的装配孔匹配,环形支架满足环形电池的支撑,以匹配环形的安装空间;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沿周向分为多个扇形的模组单元区域,相邻模组单元区域的侧壁之间相互分离形成分隔缝,同一模组单元区域内容纳两个相邻的电芯次级模块。划分为模组单元区域起到电芯次级模块之间的绝缘隔离作用,避免电极连接片搭接造成产品短路。
进一步,每个所述模组单元区域内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对的侧面上设有与单电芯数量匹配的用于容纳电芯的电芯腔,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背的侧面上均设有与电极连接片数量和形状匹配的电极连接片槽,且第一支架上的电极连接片槽与第二支架上的电极连接片槽交错分布。便于实现单电芯的串联;且所述电极连接片槽位于电芯腔的末端,每个电极连接片槽覆盖的电芯腔数量相等。作为优选,每个电极连接片槽覆盖的电芯腔均为偶数个,通过电极连接片槽内设置与电芯的电极连通的电极连接片,从而实现多个单电芯的串联和/或并联。
进一步,为了实现电极连接片的定位和固定,所述电极连接片槽范围内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均设有用于电极连接片定位的定位凸块。定位凸块的形状任意,满足定位的要求即可,包括但不限于三角形、长方形、不规则多边形等,电极连接片上相对位置设置同样形状的定位孔,装配时,电极连接片放置在电极连接片槽内,且电极连接片的定位孔套在定位凸块上。除了设置定位凸块等定位结构,还可以通过电极连接片轮廓的凹凸结构实现电极连接片的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八方电气(苏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八方电气(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607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屏幕
- 下一篇:一种用于智慧作业的智能笔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