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手持式棱镜对中托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63479.2 | 申请日: | 202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241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马晓栋;祝孔勇;景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水环境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15/00 | 分类号: | G01C15/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三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5 | 代理人: | 范向南 |
地址: | 472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 手持 棱镜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手持式棱镜对中托,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所述下箱体固定连接于上箱体的下侧中部,上箱体和下箱体内部连通,下箱体水平截面的长度和宽度分别小于上箱体水平截面的长度和宽度;上箱体上侧中部设置有棱镜放置槽;上箱体内部设置有水平仪,上箱体前侧上部设置有第一显示屏,水平仪通过电线与第一显示屏连接;下箱体内设置有红外测距仪,上箱体前侧下部设置有第二显示屏,红外测距仪通过电线与第二显示屏连接;红外测距仪前侧设置有开关按钮,开关按钮前部穿过下箱体前壁、延伸至下箱体前侧;本实用新型能使观测人员在作业空间狭小的作业环境中快速准确地得到托体到碎部点的距离,提高测量碎部点效率和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量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手持式棱镜对中托。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的繁荣富强,工程建设也越来越多,公路、铁路、房产等建设也在高速发展,在修建各项工程中,测量工作始终贯彻整个项目,测量中使用全站仪工作时,常常会有一些工作场地存在深基坑、陡坎、作业空间高度狭小的情况,这时测量人员就很难精确测出深基坑、陡坎、作业空间高度狭小的坐标,导致工作进度慢、测量数据不够准确,严重的会造成一些大的事故。因此,提供一种便携手持式棱镜对中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手持式棱镜对中托,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能使使用全站仪的观测人员在作业空间狭小的作业环境中快速准确地得到托体到碎部点的距离,提高测量碎部点效率和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手持式棱镜对中托,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所述下箱体固定连接于上箱体的下侧中部,上箱体和下箱体内部连通,下箱体水平截面的长度和宽度分别小于上箱体水平截面的长度和宽度;上箱体上侧中部设置有棱镜放置槽;上箱体内部设置有水平仪,上箱体前侧上部设置有第一显示屏,水平仪通过电线与第一显示屏连接;下箱体内设置有红外测距仪,上箱体前侧下部设置有第二显示屏,红外测距仪通过电线与第二显示屏连接;红外测距仪前侧设置有开关按钮,开关按钮前部穿过下箱体前壁、延伸至下箱体前侧。
优选的,所述上箱体内设置有干电池组,干电池组为水平仪、第一显示屏、红外测距仪和第二显示屏供电。
优选的,所述上箱体后侧铰接有箱门。
优选的,所述下箱体前壁设置有与开关按钮配合的矩形通孔。
优选的,所述下箱体后壁上部设置有圆形通孔。
优选的,所述干电池组包括若干7号干电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能使使用全站仪的观测人员在作业空间高度狭小的作业环境中快速准确地得到托体到碎部点的距离,提高测量碎部点效率和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示意图。
图中:1、上箱体,2、下箱体,3、棱镜放置槽,4、水平仪,5、第一显示屏,6、红外测距仪,7、第二显示屏,8、干电池组,9、开关按钮,21、矩形通孔,22、圆形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水环境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水环境勘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634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万向测量仪器基座保护垫
- 下一篇:一种高精度镜头电动升降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