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留置腹腔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66933.X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70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倩;杨萍;郝睿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 |
代理公司: | 郑州简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98 | 代理人: | 黄伟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留置 腹腔 引流 | ||
一种新型留置腹腔引流管,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引流管缺乏固定容易造成意外拔管的问题;包括开口朝右的引流管,引流管上开设有开口朝外的环槽,引流管上开设有位于环槽左方且与其连通的导向槽,导向槽内设有可左右移动的牵引环,牵引环右端设有可伸出环槽的气囊,引流管上设有位于气囊右方的固定环,气囊前侧经软管连通有输气管,输气管内设有开口朝向输气管的弹性瓣膜,输气管内设有位于弹性瓣膜前方且可前后移动的锥头管;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使用方便,将引流管固定在患者腹部,避免患者在肢体挪动或更换体位时导致引流管意外拔管,通过在引流管左端开设有多个通孔,避免腹腔内的细小固体状物堵塞引流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妇产科辅助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留置腹腔引流管。
背景技术
OHSS主要临床表现为卵巢囊性增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体液积聚于组织间隙,引起腹腔积液、胸腔积液,伴局部或全身水肿,临床上,对于OHSS患者有大胸、腹水,一般采用穿刺留置腹腔引流管的方式,使胸/腹水排除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但是现有的引流管容易被腹中产生的细小固体状物堵管,患者在肢体挪动或更换体位时,由于缺乏固定,引流管容易导致意外拔管,同时因为缺乏固定,引流管在腹腔中容易产生位置的变化,发生飘管的现象,影响患者恢复,增加治疗周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型留置腹腔引流管,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引流管缺乏固定容易造成意外拔管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开口朝右的引流管,引流管上开设有开口朝外的环槽,引流管上开设有位于环槽左方且与其连通的导向槽,导向槽内设有可左右移动的牵引环,牵引环右端设有可伸出环槽的气囊,引流管上设有位于气囊右方的固定环,气囊前侧经软管连通有输气管,输气管内设有开口朝向输气管的弹性瓣膜,输气管内设有位于弹性瓣膜前方且可前后移动的锥头管。
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使用方便,将引流管固定在患者腹部,避免患者在肢体挪动或更换体位时导致引流管意外拔管,通过在引流管左端开设有多个通孔,避免腹腔内的细小固体状物堵塞引流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切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开口朝右的引流管1,引流管1上开设有开口朝外的环槽2,引流管1上开设有位于环槽2左方且与其连通的导向槽3,导向槽3内设有可左右移动的牵引环4,牵引环4右端设有可伸出环槽2的气囊5,引流管1上设有位于气囊5右方的固定环6,气囊5前侧经软管连通有输气管7,输气管7内设有开口朝向输气管7的弹性瓣膜8,输气管7内设有位于弹性瓣膜8前方且可前后移动的锥头管9。
为了使牵引环4左右移动,所述的牵引环4右端设有左右方向的连杆10,牵引环4左端面与导向槽3左端面之间经压力弹簧连接。
为了方便操作连杆10的左右移动,所述的引流管1上开设有位于固定环6右方且开口朝上的矩形槽11,连杆10右端上侧设有伸出矩形槽11的按块12。
为了使锥头管9在输气管7内前后移动,所述的锥头管9上套装有位于其阶梯面与输气管7前端面之间的复位弹簧。
为了方便插入患者腹腔内,所述的引流管1左端为半球体状。
为了避免腹腔内的细小固体状物堵塞引流管1,所述的引流管1左端开设有多个通孔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669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旋转座左右互换、手柄推拉互换功能的门锁把手
- 下一篇:转角收纳柜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