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橡胶实心胎的橡胶条端面粘接压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73254.5 | 申请日: | 202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351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闻浩泉;沈爱仙;赵立案;王平;陈国良;李泽权;倪丽红;周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久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30/02 | 分类号: | B29D30/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仁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97 | 代理人: | 胡寅旭 |
地址: | 313200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橡胶 实心 端面 压紧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橡胶实心胎的橡胶条端面粘接压紧装置,包括立柱、上压板及下压板,所述立柱上固定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上压板固定连接,所述上压板底面沿宽度方向设有左侧压紧齿,所述下压板位于上压板下方并与立柱固定连接,上压板可相对下压板上下运动,上压板顶面的右侧固定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有斜顶板,上压板上设有避让通槽,所述斜顶板穿过避让通槽,斜顶板远离第二气缸的端面上设有右侧压紧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降低劳动强度,并能提供足够压紧力,保证橡胶条粘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橡胶实心胎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橡胶实心胎的橡胶条端面粘接压紧装置。
背景技术
实心轮胎是一种适应于低速、高负载苛刻使用条件下运行车辆得工业轮胎。现有生产橡胶实心胎需都要将橡胶条卷成实心胎形状(圆形)后再放入模具进行硫化成型。
在将橡胶条卷成圆形后,需要在胶条的两端端面上涂上胶粘剂使胶条的两端粘结在一起,从而使橡胶条能形成完整的实心胎形状(圆形),而为防止涂有胶粘剂的粘接部位脱开(保证粘接质量),现在通常采用人工进行压紧(提供压紧力),人工压紧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不能提供足够的压紧力,无法保证粘接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橡胶条两端粘接采用人工压紧,费时费力,不能提供足够的压紧力,无法保证粘接质量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降低劳动强度,并能提供足够压紧力,保证橡胶条粘接质量的橡胶实心胎的橡胶条端面粘接压紧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橡胶实心胎的橡胶条端面粘接压紧装置,包括立柱、上压板及下压板,所述立柱上固定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上压板固定连接,所述上压板底面沿宽度方向设有左侧压紧齿,所述下压板位于上压板下方并与立柱固定连接,上压板可相对下压板上下运动,上压板顶面的右侧固定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有斜顶板,上压板上设有避让通槽,所述斜顶板穿过避让通槽,斜顶板远离第二气缸的端面上设有右侧压紧齿。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气缸、第二气缸提供橡胶条粘结所需的压紧力,不仅省时省力,能降低劳动强度,而且能提供足够的压紧力,保证橡胶条的粘接质量;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将橡胶条卷成圆形,然后在橡胶条两端的端面涂上胶粘剂并粘接在一起,然后将橡胶条挂在下压板上,并使粘接部位(粘接缝隙)处于左侧压紧齿与右侧压紧齿之间,最后启动第一气缸,将橡胶条压紧在上压板与下压板之间不能移动后,启动第二气缸使斜顶板顶出,此时,在左侧压紧齿与右侧压紧齿的挤压作用向橡胶条两端涂有胶粘剂的端面施压,提供足够的压紧力,从而使得橡胶条两端涂有胶粘剂的端面能够牢固粘接在一起,提高粘接质量。
作为优选,所述上压板与下压板均呈圆弧形,且上压板的凹面与下压板的凹面均朝下。上压板与下压板均呈圆弧形,刚好与卷成圆形的橡胶条的轮廓面相适配;上压板的宽度、下压板的宽度均大于橡胶条的宽度;上压板的宽度小于下压板的宽度。
作为优选,所述立柱的上端固定有上安装板,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在上安装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上安装板与上压板之间设有上压板导向机构,所述上压板导向机构包括导套及导杆,所述导套固定于上安装板上,所述导杆穿过导套及上安装板,导杆上端固定有限位块,导杆下端与上压板固定连接。导向机构保证上压板能始终保持上下直线运动,提高运行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上压板顶面的右侧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侧板及固定在侧板上的横板,支架整体呈倒“U”形结构,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在横板上,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穿过横板。
作为优选,两块侧板的相对面上设有导向槽,所述斜顶板两侧的侧边位于导向槽内并与导向槽滑动配合。斜顶板两侧的侧边位于导向槽内并与导向槽滑动配合,斜顶板运行稳定,且不会晃动,有助于提高橡胶条的粘接质量。
作为优选,所述立柱上固定有下安装板,所述下压板固定在下安装板上,所述下安装板与立柱之间设有加强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久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久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732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卧式机器人焊接烟尘净化设备
- 下一篇:客车车身骨架及客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