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铸余渣水浴冷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78054.9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720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吴龙;郝以党;彭犇;吴跃东;胡天麒;王会刚;孙健;岳昌盛;闾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3/08 | 分类号: | C21B3/08;C21B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1 | 代理人: | 党建华;张建生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铸余渣 水浴 冷却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铸余渣水浴冷却处理装置,包括装料部分与水沐浴部分,所述装料部分用于铸余渣倾翻装料,所述水沐浴部分用于铸余渣水浴粉化破碎,所述水沐浴部分包括升降机(7)、水浴池(8)、升降尺(9)、升降轮(10)、密闭罩(11)、旋转盖(12)、卷扬机(13)、排气管(14)、烟囱(15)、给水管(16)、给水阀(17)、小块渣(18),冷渣罐(3)放置在升降机(7)上,升降机(7)在水浴池(8)中,升降尺(9)在升降机(7)上部和升降轮(10)连接,通过升降机(7)使铸余渣与水浴池(8)内水可保持接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弃物处理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铸余渣水浴冷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钢铁生产大国,近年来我国钢产量超过9亿吨,占全球的一半以上,其中钢渣年产生量在1亿吨以上。铸余渣是炉外精炼处理过程产生的钢渣,我国铸余渣年产生量在1000万吨以上。铸余渣中往往含有30%以上的金属铁含量,具有重要铁资源回收价值,此外其中氧化钙含量往往在50%以上,可直接返回冶炼工序回用。
铸余渣是炉外精炼过程产生的钢渣,一次炉外精炼处理完成后,将钢包炉等精炼设备的钢渣翻倒入渣罐中。炉外精炼属于钢水的深加工工序,该处理过程产生的钢渣量远小于转炉钢渣,渣量往往仅约钢水量的2%。因此,铸余渣一次出渣量较少,往往约2~3吨,一次出渣量小,往往需要多次出渣直至倒满一个渣罐后才统一运输至铸余渣处理现场。因此,运输至钢渣处理现场的铸余渣罐往往经过7~10次的接渣过程,从开始第一次出渣算起到铸余渣处理现场往往经历了5h以上的时间。铸余渣铁含量高,接渣过程长,每次出渣上下粘结成大块渣坨,运输至铸余渣处理现场出现倒渣困难,倒出后的大块渣坨处理更加困难。
由于铸余渣大块坨比例高,现有铸余渣处理往往采用热泼法处理,即铸余渣运输至热泼场进行打水冷却处理,大块渣坨经打水冷却以及机械人工破碎初步实现渣铁分离,无法分离的大块渣坨再运输至重锤车间进行撞击破碎。为了降低铸余渣大块渣坨的比例,国内企业采用格栅法进行铸余渣处理,即在渣罐中添加井字型混凝土格栅板,将倒入的铸余渣在热态条件下分离隔成九块,渣罐接满后运输至热泼场使用机械将渣坨捣成块,进而进行热泼或热闷处理。但是格栅法成本较高,吨钢渣处理仅格栅成本就超过50元,处理成本太高。
铸余渣采用热泼法等现有工艺处理,现场环境十分恶劣。部分企业为劳改善铸余渣处理环境问题,采用带罐打水工艺进行冷却,但一罐铸余渣处理周期往往高达约15个小时。因此,铸余渣迫切需要开发简单易行的铸余渣高效低成本洁净化处理工艺,提高铸余渣处理效率,降低处理费用,改善处理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固态钢渣淬闷处理装置,通过采用天车将冷渣罐将大块铸余渣放置水浴池中浸泡水浴,实现了铸余渣的高效低成本环保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铸余渣水浴冷却处理装置,包括装料部分与水沐浴部分,所述装料部分用于铸余渣倾翻装料,所述水沐浴部分用于铸余渣水浴粉化破碎,所述水沐浴部分包括升降机、水浴池、升降尺、升降轮、密闭罩、旋转盖、卷扬机、排气管、烟囱、给水管、给水阀、小块渣,冷渣罐放置在升降机上,升降机在水浴池中,升降尺在升降机上部和升降轮连接,通过升降机使铸余渣与水浴池内水可保持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密闭罩固设在水浴池上方,旋转盖可转动覆盖的设在密闭罩顶部,卷扬机连接密闭罩和旋转盖,密闭罩经排气管连接烟囱,给水阀、给水管在水浴池侧壁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装料部分包括热渣罐、倾翻机、冷渣罐、铸余渣、扒渣机、气孔,热渣罐放置在倾翻机上方,铸余渣出渣时,冷渣罐在倾翻机倒渣下方,扒渣机在倾翻机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冷渣罐为圆桶状铸钢结构,罐壁厚度不低于100mm,所述气孔分布在冷渣罐罐底及四周罐壁,气孔直径为3-50mm不等,相邻两个气孔最短间距不低于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780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稳定性磁芯抛光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用于带状种植林果园育蜂灭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