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电式发讯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84410.8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24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周成林;谢元云;叶多;吴春燕;左毅;徐志煜;张智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耐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66 | 分类号: | G01F1/66;G01F15/075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廖天云 |
地址: | 40112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电 式发讯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讯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光电式发讯器,包括顶盖、外壳和底座,外壳内设有支撑台,支撑台上设有码盘组件和联轴器组件;码盘组件包括内转轴、码盘、第一磁钢座和第一磁钢,码盘与第一磁钢座均固定在内转轴上,内转轴转动连接在支撑台上,支撑台上设有位于码盘下方的光源板,外壳内固定有位于码盘上方的发讯板,光源板与发讯板电信号连接;所述联轴器组件包括联轴器、外转轴、第二磁钢座和第二磁钢,外转轴与支撑台转动连接,联轴器固定在外转轴底部,第二磁钢座固定在外转轴上,第二磁钢固定在第二磁钢座顶部,第一磁钢与第二磁钢相吸。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提高了发讯器分辨率,进而提高了流量计的重复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讯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光电式发讯器。
背景技术
发讯器是航空油料市场中与之配套的流量计产品的重要组成部件,其作为流量计的核心传感器,作用是将不同口径不同排量的流量计的计量室中的不同流体介质的被测流量转换为脉冲电信号,输出到可显示被测流量体积量的智能流量仪。
在流量计的使用过程中,逐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随着流量计口径和排量的增大,发讯器对应流量计中计量室的脉冲当量也随之增大(发讯器分辨率减小),由于在数字化量化过程中,发讯器输出信号误差个数不可避免,即每次对流量计的标定都有较大浮动,从而造成了流量计整体重复性差;(2)在现有磁阻发讯原理范围内,为达到适当脉冲当量(适当发讯器分辨率),则不得不采用成本较高的进口发讯器;(3)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讯器一个零件损坏,则通常需要整体更换,且在更换过程中拆装极其不便;(4)发讯器一般为防爆隔爆产品,需要对防爆隔爆腔的密封,使得腔内零部件固定和摆放成为一个技术难题。
针对上述问题,可采用磁阻发讯技术,通过提高发讯器分辨率来解决上述问题,但由于发讯器结构及磁阻发讯技术限制,分辨率在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很难再继续提高,无法满足现阶段市场需求。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电式发讯器,解决采用磁阻发讯技术,分辨率难以继续提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电式发讯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磁阻发讯技术,分辨率难以继续提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光电式发讯器,包括依次可拆卸连接的顶盖、外壳和底座,所述外壳内设有支撑台,支撑台将外壳分为位于上方的内腔和位于下方的外腔,支撑台上设有位于内腔中的码盘组件和位于外腔中的联轴器组件;所述码盘组件包括内转轴、码盘、第一磁钢座和第一磁钢,码盘与第一磁钢座均固定在内转轴上,内转轴转动连接在支撑台上,第一磁钢固定在第一磁钢座底部;支撑台上设有位于码盘下方的光源板,外壳内固定有位于码盘上方的发讯板,光源板与发讯板电信号连接;所述联轴器组件包括联轴器、外转轴、第二磁钢座和第二磁钢,外转轴与支撑台转动连接,联轴器固定在外转轴底部,第二磁钢座固定在外转轴上,第二磁钢固定在第二磁钢座顶部,第一磁钢与第二磁钢相吸。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方案采用光电集成传感发讯技术,实现了光源板、发讯板等电子元件的集成,通过码盘旋转,光源板即可接收到明暗光信号,精准地将光信号传递给发讯板,输出为对应的脉冲信号;通过实验的验证,采用本方案将原有技术方案(磁阻发讯)中发讯器分辨率从每圈6个脉冲上升到了每圈80个脉冲,脉冲当量从1.13下降到了0.085,因此采用本方案的发讯器,降低了脉冲当量,提高了发讯器分辨率,进而提高了流量计的重复性。
2、本方案中发讯器的分辨率取决于码盘上码道的数量,而现有技术中磁阻式发讯器的码盘由于磁钢自身的尺寸和码盘大小限制了码道的数量;因此本方案利用光的明暗信号去替代现有技术中磁场变化的设计思路,本方案中码盘码道的尺寸要远远小于现有技术中磁钢所需的尺寸,并可以通过现有成熟的码盘光刻腐蚀技术,在现有的磁阻式码盘的尺寸基础上分刻出更多的码道,从而在提高发讯器的分辨率同时,又降低了生产的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耐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耐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844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动盘形位公差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照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