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轨道车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99137.6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745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剑;陈珍;李绍雄;黄元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骅鼎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凯博企服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482 | 代理人: | 李绍飞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沙头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轨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轨道车,包括新能源轨道车本体和用于为新能源轨道车本体进行充电的充电桩,新能源轨道车本体包含充电插口,充电桩包含壳体和与充电插口相配合的充电插头,该新能源轨道车还包括竖向支撑杆、弧形提升杆座和导向限位凹槽,充电桩的壳体上固定设置竖向支撑杆,竖向支撑杆包含顶端,弧形提升杆座的一端固定连接竖向支撑杆的顶端,弧形提升杆座包含弧形外侧面,弧形提升杆座的弧形外侧面设置导向限位凹槽。本实用新型新能源轨道车在通过充电桩进行充电时,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偏见,达到较好使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能源轨道车,属于新能源轨道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管廊和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隧道施工水平的大幅提高,工程施工集团对于环保、清洁、经济、高效、安全的牵引车辆需求极为迫切。目前的轨道车均以柴油机为动力源,作业时,噪音大并排放有害尾气,导致隧道内施工环境恶劣。地铁铺轨新能源轨道车以磷酸铁锂电池组为动力源,每次充电不到3小时,在平直道上可以运行200至250公里,在坡道上可运行100至150公里,真正实现了牵引大功率、低噪音、零排放,不但极大地改善了施工人员作业条件,而且保护了城市环境,对轨道交通绿色施工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新能源轨道车在通过充电桩进行充电时,充电桩的充电线往往拖在地上,在工作人员在附近行走时,存在绊到的隐患,使充电线在此时成为障碍物,而现有技术中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只提醒工作人员多注意,却没有一种结构来解决这一问题。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能源轨道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这一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特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轨道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轨道车,包括新能源轨道车本体和用于为新能源轨道车本体进行充电的充电桩,新能源轨道车本体包含充电插口,充电桩包含壳体和与充电插口相配合的充电插头,该新能源轨道车还包括竖向支撑杆、弧形提升杆座和导向限位凹槽,充电桩的壳体上固定设置竖向支撑杆,竖向支撑杆包含顶端,弧形提升杆座的一端固定连接竖向支撑杆的顶端,弧形提升杆座包含弧形外侧面,弧形提升杆座的弧形外侧面设置导向限位凹槽。
优选地,所述竖向支撑杆和弧形提升杆座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弧形提升杆座的各个棱角分别设置圆弧过渡。
优选地,所述竖向支撑杆的各个棱角分别设置圆弧过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新能源轨道车在通过充电桩进行充电时,充电桩的充电线可通过导向限位凹槽在较高的水平线高度上进行限位放置,避免现有技术中拖在地上的情况,在工作人员在附近行走时,避免存在绊到的隐患,避免使充电线成为障碍物,克服现有技术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的技术偏见,实现提供一种结构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具有导向限位凹槽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骅鼎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骅鼎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991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充磁检测的上下料机构
- 下一篇:普外科用胃肠护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