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囊拆装结构及无人飞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99700.X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518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丁继强;赵鑫;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星网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45/06 | 分类号: | B64D4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郭金鑫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拆装 结构 无人 飞行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囊拆装结构及无人飞行器,涉及无人机气囊技术领域,包括:气囊盖、气囊舱体和连接构件;气囊盖盖设于气囊舱体上,气囊盖与气囊舱体之间形成有用于放置气囊主体的容置腔,气囊盖通过连接构件与气囊舱体可拆卸连接,连接构件配置为能够受到气囊主体的膨胀力断开。通过在气囊盖和气囊舱体之间使用连接构件连接,气囊主体充气膨胀时,气囊主体的膨胀力将连接构件拉断,不依赖于舵机、火工品等第三方设备即可将气囊盖开合,更加简便,成本更低,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使用电子设备和爆炸装置使气囊盖开合,整体系统更复杂,成本更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气囊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气囊拆装结构及无人飞行器。
背景技术
一些无人机采用气囊触地着陆的回收方式,在无人机回收落地时需打开机身上的气囊口盖,弹出气囊,以实现无人机的完整回收。故在无人机表面设置的气囊口盖,除了需满足与舱体表面共形,不影响飞机气动性能外,同时需实现在正常飞行过程中与机身可靠连接,而在气囊充气时能够可靠分离。
传统的气囊口盖,采用以下设计:一、使用舵机等电子设备控制气囊舱盖开合,在需要打开时,由机上控制中心控制舵机等电子设备的开合。二、口盖与机体采用电引爆的爆炸装置连接,利用电信号控制火工品,从而实现气囊盖的开合。
但是,使用电子设备和爆炸装置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导致系统质量大,价格高,且带爆炸装置的物料,在仓储、转运等过程中存在诸多不便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囊拆装结构及无人飞行器,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使用电子设备和爆炸装置使气囊盖开合,整体系统更复杂,成本更高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囊拆装结构,包括:气囊盖、气囊舱体和连接构件;
所述气囊盖盖设于所述气囊舱体上,所述气囊盖与所述气囊舱体之间形成有用于放置气囊主体的容置腔,所述气囊盖通过所述连接构件与所述气囊舱体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构件配置为能够受到所述气囊主体的膨胀力断开。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连接构件包括易断螺钉;
所述气囊盖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气囊舱体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易断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连接构件还包括连接螺母;
所述连接螺母安装于所述气囊舱体远离所述气囊盖的一侧,所述连接螺母与所述易断螺钉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易断螺钉设置为尼龙螺钉;
所述连接螺母设置为尼龙螺母。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气囊拆装结构还包括靶机;
所述气囊舱体与所述靶机可拆卸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气囊拆装结构还包括固定构件;
所述固定构件位于所述气囊舱体远离所述连接构件的一侧,所述气囊盖和所述气囊舱体通过所述固定构件与所述靶机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靶机上设置有预留通孔,所述固定构件依次穿过所述气囊盖、所述气囊舱体和所述预留通孔。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固定构件包括固定螺钉和固定螺母;
所述固定螺钉穿过所述预留通孔与所述固定螺母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星网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星网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997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瓦楞纸板自动切割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RTK测量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