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下室电气用房排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08004.0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959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3/04 | 分类号: | E03F3/04;E03F5/04;E03F5/042;F16K31/02;F16K37/00;G08B7/06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张建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室 电气 用房 排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室电气用房排水结构,它解决了地下室排水系统倒灌等问题,其包括设置在地下室内的排风机房以及低压配电室,排风机房以及低压配电室通过开闭门与地下室内的走道互相连通,排风机房以及低压配电室的地面与墙体交接处分布有排水沟,排水沟与地下室外部通过隔墙封堵,低压配电室墙角处设置有集水井,排水沟端头处设置有地漏且地漏通过排水管与集水井连通,排水管上安装有电动阀,排风机房内设置有配电箱,配电箱内设置有中间继电器且中间继电器和电动阀与供电回路串连,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延伸至集水井中。本实用新型具有排水效果好、运行稳定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排水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室电气用房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民用建筑中,在地下室设置变电所和低压配电间较为常见。这些设置在地下室的电气用房都会存在进水的可能,如外墙或顶板的渗水、其他场所喷淋动作或水管漏水等、暴雨水涝等极端天气。电气设备一旦遇水会造成短路,轻则烧毁电气设备、造成停电事故,重则引起电气火灾、甚至产生人身伤害事故,因此电气用房是绝对不允许积水现象产生。若地下的电气用房内有水,必须及时地排出。若电气用房外有积水,须杜绝外面的水进入电气用房。对于有多层地下室的建筑,由于电气用房不会布置最底层,故正常情况下,电气用房一般不会出现积水现象,外墙和顶板的渗水通过排水沟集中收集后,采用地漏和排水管直接将水垂直引下至最底层,再通过排水泵排出。对于只有地下一层的建筑,如仍只采用上述方法就不能杜绝外部的水“倒灌”至电气用房。除此之外,地下室常规防水结构较为复杂,长时间使用后防水性能下降较快。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地下室排水沟施工结构[201320240236.3],其包括两道呈平行布设的角钢和搭设在两道角钢之间且盖装在所施工排水沟上的盖板,盖板位于所施工排水沟的正上方;两道角钢包括左侧角钢和右侧角钢,左侧角钢和右侧角钢呈左右对称布设;左侧角钢和右侧角钢均沿所施工排水沟的长度方向进行布设;所施工排水沟为地下室底板上预留的排水通道,地下室底板为现浇板,左侧角钢和右侧角钢的顶部均与地下室底板上所铺设地面面层的上表面相平齐。
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防水结构较为复杂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外部积水易倒灌至电气用房内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防倒灌效果好的地下室电气用房排水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地下室电气用房排水结构,包括设置在地下室内的排风机房以及低压配电室,排风机房以及低压配电室通过开闭门与地下室内的走道互相连通,排风机房以及低压配电室的地面与墙体交接处分布有排水沟,排水沟与地下室外部通过隔墙封堵,低压配电室墙角处设置有集水井,排水沟端头处设置有地漏且地漏通过排水管与集水井连通,排水管上安装有电动阀,排风机房内设置有配电箱,配电箱内设置有中间继电器且中间继电器和电动阀与供电回路串连,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延伸至集水井中。中间继电器通过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的通断实现电动阀的自动感应开闭,从而防止集水井内积水过量导致的排水管和排水沟倒灌,具有较好的防水效果。
在上述的地下室电气用房排水结构中,电动阀与中间继电器之间串连有配电节点,配电节点内配置有分别与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连接的转接开关,电动阀并联有稳压电容。配电节点方便加装声光报警装置,提供较为直接的动作反馈信号。
在上述的地下室电气用房排水结构中,配电箱上设置有信号灯,信号灯串连在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与配电节点之间。信号灯指示电动阀的开闭状态。
在上述的地下室电气用房排水结构中,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并联有三位组合开关。三位组合开关可实现中间继电器的手动通断,从而实现电动阀的手动开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080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脱粉器
- 下一篇:一种具有检测集气结构的有机废气净化一体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