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10940.5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37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畅国帏;余华明;杨小东;陈冬检;聂璐;杨亘;朱慕洁;郑双名;李志保;刘汉平;黄远旺;苏冠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28D7/10 | 分类号: | F28D7/10;F28F9/26;F28F1/08;F28F9/02;F28F9/18;F28F21/08;B22F3/22;B22F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张绮丽 |
地址: | 528399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换热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效换热器,包括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套管,所述换热套管包括内管和外套管,第一、第二端盖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上以金属注射方式一体成型有弯通和连通槽,所述弯通的两端开口于底板,在底板上连接所述弯通的两开口部的板壁部成型有所述连通槽,所述弯通的两端开口连接相邻的两换热套管的内管,与所述弯通连接的两相邻换热套管的外套管夹层通过所述连通槽连通,使第一、第二端盖与换热套管之间形成两互相独立的换热流道,两换热流道在换热套管区域通过内管壁传递热量。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上应用金属注射成型技术、钎焊焊接技术,以简单有效的方式解决弯管套管整体成型,换热效果优异,可批量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高效换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热泵热水器的热交热器主要包括壳体、内筒和盘管,盘管在壳体与内筒之间的环状筒空间内螺旋盘绕,制冷剂进口设在壳体侧壁上部,气相的制冷剂从壳体侧壁进入壳体与内筒之间的环状筒空间后,沿着环状筒空间下行,与盘管外表面接触从而与盘管内的水进行热量交换,制冷剂逐渐冷凝,并在环状筒空间中下部漫浸盘管,到达底端后通过内筒底部的四个孔进入内筒,从内筒中上升,由内筒顶端的出口出来。载冷剂例如水在盘管中流动,盘管的进水口可以设在盘管的上端,出水口设在盘管的下端;也可以把出水口设在盘管的上端,进水口设在盘管的下端。
这样设计和制造的热交换器,盘管总体是“浸泡”在制冷剂当中的。制冷剂相对盘管外壁的流动速度不高,对流换热效率不高。盘管环绕占据空间大,盘管环绕中心线附近空间没有被有效利用,盘管环绕直径越大这个问题越严重;盘管螺旋环绕直径小则盘管环绕轴线方向的轴向长度尺寸相应大,造成换热器总体长度过长;同时盘管弯曲半径小时弯曲盘绕制造困难。
如申请号为CN200810069750.9、名称为一种热交换器的中国实用新型申请,其热交换器包括壳体,内筒和盘管,内筒设在壳体内,盘管设在内筒外壁和壳体内壁之间(环状筒空间),内筒体内沿其横断面设有一块隔板,隔板上方为存贮空腔,隔板下方为贮液腔,输气管出口穿过内筒顶盖进入存贮空腔,位于存贮空腔侧的内筒设有多个连通存贮空腔和壳体空腔的通孔,位于贮液腔侧的内筒设有多个连通贮液腔和壳体空腔的连通孔,有制冷剂输出管其进口位于贮液腔下方。该专利利用内筒的空腔作下缓冲,使制冷剂较为均匀地喷洒在盘管表面,从而能提高换热效果。显然,这种以盘管形式的热交换器,其有效热交换界面上的制冷剂流速低,因而制冷剂流动表现为层流等原因,其热交换效率机制比套管形式的热交换器要差;另一方面套管换热器通常在双层套管两端以集流器分别汇总制冷剂与载冷剂,但由于现有采用的制造技术的限制,套管总长度较长时,内、外套管难以保证内管外壁与外管内壁之间的间隔,尤其是在进行盘绕加工成型的时候更是如此,所以现有双层套管难以做成较长和任意长度的,常见的套管螺旋只能做一二圈盘绕而已,因套管长度受到限制,虽然内管外壁与外管内壁之间夹层中的制冷剂流动速度可以快,容易形成紊流,但其换热流动距离短,换热时间短,导致换热不充分,使得套管形式的换热器的缺点也比较明显。因此,研发一种新型的高效换热器对于提高热泵热水器和空调器的效率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高效换热器,该换热器结构合理,工艺性好,能够实现制冷剂与载冷剂充分换热,以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高效换热器,包括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套管,所述换热套管包括内管和外套管,第一、第二端盖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上以金属注射方式一体成型有弯通和连通槽,所述弯通的两端开口于第一端盖底板,在第一端盖、第二端盖上还成型有所述连通槽,所述弯通槽的两端开口连接相邻的两换热套管的内管,两相邻换热套管的外套管夹层通过所述端盖上的连通槽连通,使第一、第二端盖与换热套管之间形成两互相独立的换热流道,两换热流道在换热套管区域通过内管壁传递热量。
所述外套管设置连通缺口,所述连通缺口与第一端盖或第二端盖上的连通槽适配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109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电子风速仪
- 下一篇:一种焊接成型的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