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制备标准圆柱形透明岩体试件的硅胶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21718.5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030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孙诗伟;张权;陈子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B29C39/26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史丽红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制备 标准 圆柱形 透明 岩体试件 硅胶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制备标准圆柱形透明岩体试件的硅胶模具,包括三个呈三分之一圆筒形的模具瓣,三个模具瓣能够拼接成一个顶部开口底部封闭的圆柱筒模具,所述模具瓣包括采用钢材制得的与模具瓣外廓形状相同的钢骨架和设置在钢骨架内的硅胶内胆,三个模具瓣拼接成的圆柱筒模具的上端和下端外壁上分别安装有可拆卸的环形卡扣。本实用新型的硅胶模具,采用钢骨架和硅胶内胆形成三瓣模结构的圆柱筒模具,在制备透明岩体试件时不会与环氧树脂粘结,且模具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可拆卸,能够便于试件脱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透明岩体单轴压缩试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制备标准圆柱形透明岩体试件的硅胶模具。
背景技术
现阶段,对岩体破坏机理进行的研究一般是通过从表面形变过程和内部形变过程两个方面进行的。对砂岩内部形变的观察测量方法有在模型中预埋电阻应变片、计算机轴向断层扫描(CA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等,这些方法测量精度不高,且目前模拟实验中所采用的常规模型材料均为不透明度的,无法观测模型内部形变情况而使模型成为黑箱,导致研究成果局限于岩体破裂时表面的空间形变过程,而对于岩体“内部破裂”发生的关键时间、内部节理的“空间延展模式”、裂隙的发生及其演化规律无法进行全面细致的直接观测。
所以利用透明岩体试样模拟真实岩体进行相关试验对于解决这一难题是很有必要的。透明岩体试样一般以环氧树脂为原材料,标准圆柱形透明岩体试件制得后,在单轴压缩试验仪上加载至破坏测得单轴抗压强度,经过一定相似比处理后即可模拟真实岩体。但在标准圆柱形透明岩体试件制备过程中通常采用有机玻璃模具,有机玻璃模具中难免存在孔隙,从而会导致环氧树脂在固化过程中沸腾并形成内部疏松多孔的柱体试件,并且在透明岩体试件固结后,会与有机玻璃模具牢牢粘紧,无法脱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标准圆柱形透明岩体试件制备过程中通常采用有机玻璃模具,存在环氧树脂与模具的粘结紧密无法脱模、模具的密闭性差等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制备标准圆柱形透明岩体试件的硅胶模具,采用钢骨架和硅胶内胆形成三瓣模结构的圆柱筒模具,不会与环氧树脂粘结,且模具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可拆卸,便于试件脱模。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应用于制备标准圆柱形透明岩体试件的硅胶模具,包括三个呈三分之一圆筒形的模具瓣,三个模具瓣能够拼接成一个顶部开口底部封闭的圆柱筒模具,所述模具瓣包括采用钢材制得的与模具瓣外廓形状相同的钢骨架和设置在钢骨架内的硅胶内胆,三个模具瓣拼接成的圆柱筒模具的上端和下端外壁上分别安装有可拆卸的环形卡扣。
本实用新型的硅胶模具,采用钢骨架和硅胶内胆形成三瓣模结构的圆柱筒模具,在制备透明岩体试件时不会与环氧树脂粘结,且模具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可拆卸,能够便于试件脱模;本实用新型采用延展性高的硅酸缩聚而成的无机高分子硅胶材料作为模具内胆,不会与试件的原料环氧树脂发生粘结;其中硅胶内胆外部设置钢骨架,钢材强度高,能够作为整个模具的支撑骨架,起到固形的作用,避免了由于硅胶内胆本身延展性造成试件走形的情况;其中环形卡扣对模具的上端与下端进行紧固,从而实现三个模具瓣之间的紧密拼接,保证模具的密封性。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在使用完成后,将上下两个环形卡扣拆开,然后将三个模具瓣拆开分离,能够便于试件脱模。
所述环形卡扣采用玻璃材质制得。
相邻的两个钢骨架之间的连接侧壁均呈齿状结构,进一步提高连接处的密封性,保证原料不会从缝隙中流出。
所述环形卡扣包括两个半圆环形,两个半圆环形的一端之间铰接,另一端之间通过卡扣连接,环形卡扣能够快速拆卸安装,方便了模具的拼接和使用后的拆除。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制备标准圆柱形透明岩体试件的硅胶模具,钢骨架采用具有较高强度的钢材质,保证制备出的试件为标准圆柱体,避免试件走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217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压油缸的缸套内孔圆度测量装置
- 下一篇:背光模组中转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