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下室独立基础防水一体化预制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22033.2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300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峰;包忠;尹文杰;任宪振;彭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局集团建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00 | 分类号: | E02D27/00;E02D3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彭思雨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室 独立 基础 防水 一体化 预制构件 | ||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地下室独立基础防水一体化预制构件,包括预制构件本体,所述预制构件本体包括由四个混凝土墙围成的方形预制框和设置在混凝土墙内的钢筋网片,所述预制框的四个角部设置有圆形的预留洞,预留洞贯穿预制框的上、下表面,所述预制框的内侧壁沿周向设置有一圈自粘式防水卷材。本申请设计了一种成品预制框结构,不仅解决了传统的砖砌体砌筑砖胎膜独立基础时的材料浪费、工艺周期较长以及抹灰面层质量难以控制等缺点,同时由于预制结构通过定位钢筋与底部结构之间固定良好,因此,在后期回填夯实时,预制结构不会产生移位的现象,能够保证整体施工质量,不会出现返工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构件,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地下室独立基础防水一体化预制构件。
背景技术
在地下室基础施工过程中,独立基础(独立承台)施工时普遍采用的是砖砌体砌筑砖胎膜再采用抹灰砂浆进行面层抹灰平整,待抹灰面达到要求强度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防水施工。而传统砖胎膜在施工过程中对砖砌体和砂浆的材料浪费较为严重,在施工过程中,抹灰面的垂直度、平整度等成型质量偏差也较大,实际控制起来较为困难,并且传统砖胎膜成型后需待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后才能进行侧壁土石方回填和夯实,而在夯实过程中又容易造成砖胎膜变形破坏,砖胎膜一旦被破坏,那么整个独立基础只能重新全部返工。
目前,关于地下室独立基础的预制砖胎膜结构形式多样,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在现有技术中,专利公开号为CN204139190U,公开日为2015年02月04日,专利名称为“一种可吊装预制砖胎膜”的实用新型专利,其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吊装预制砖胎膜,由混凝土预制砖胎膜和设于混凝土预制砖胎膜上的吊孔组成,所述混凝土预制砖胎膜包括框架和设于框架内的钢筋网片,所述框架内浇筑有混凝土。本实用新型可吊装预制砖胎膜适用于所有地下室基础承台砖胎膜施工,施工操作简易便捷,工程量小,施工周期短,受外界影响小,资源浪费少,无需抹灰,成本低,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预制砖胎膜结构虽然具有施工周期短、资源浪费少等优点,但是在具体使用时,上述砖胎膜并未与下部结构固定,因此在后期回填施工时,砖胎膜结构可能会产生移位的现象,导致需要重新返工,浪费工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本申请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与底部结构固定良好,在后期施工过程中,不会产生移位现象的地下室独立基础防水一体化成品预制构件。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地下室独立基础防水一体化预制构件,包括预制构件本体,所述预制构件本体包括由四个混凝土墙围成的方形预制框和设置在混凝土墙内的钢筋网片,所述方形预制框的四个角部设置有用于将预制构件本体与下部结构固定的圆形预留洞,圆形预留洞贯穿预制框的上、下表面,所述预制框的内侧壁沿周向设置有一圈自粘式防水卷材。
进一步地,所述四个混凝土墙一体浇筑成型,混凝土墙的标号为C20。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网片由上、下两道横向设置的直径为10mm的腰筋以及竖向设置直径为6mm、间距为300mm的拉结筋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墙的厚度为50mm。
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卷材预留有搭接长度,所述搭接长度为20cm。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网片竖向设置在混凝土墙内的中间部位。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1)本申请设计了一种成品预制框构件,不仅解决了传统的砖砌体砌筑砖胎膜独立基础时的材料浪费、工艺周期较长以及抹灰面层质量难以控制等缺点,同时由于预制结构通过定位钢筋与底部结构之间固定良好,因此,在后期回填夯实时,预制构件不会产生移位的现象,能够保证整体施工质量,后期独立基础施工时,位置准确、方正,不会出现返工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局集团建筑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局集团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220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疲劳监测提神系统
- 下一篇:灌洗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