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膜后浓缩液处理消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25987.9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139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茹春云;曹永胜;张经武;李国成;杨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科润宇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4 | 分类号: | F23G7/04;C02F1/44;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毛燕生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浓缩 处理 装置 | ||
一种膜后浓缩液处理消纳装置,属于垃圾渗沥液处理膜后浓缩液处理减量消纳处理技术领域。膜后浓缩液储存池通过管道与正渗透料液进水泵连接,浓缩液经过进水泵输送至过滤器,过滤器的另一端与正过滤器连接,正过滤器的另一端与回喷浓液储存罐、正渗透料液循环泵及正渗透膜装置连接,正渗透膜装置与正渗透汲取液进水泵、反渗透进水泵及正渗透料液循环泵分别连接,正渗透汲取液进水泵的另一端与汲取液循环罐连接。本实用新型优化膜后浓缩液,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能够从膜后浓缩液中分离回收约70%的水,剩余的30%作为最终浓液回喷至焚烧炉内进行消纳处置,实现生活垃圾焚烧项目渗沥液的全量化处理和“零排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膜后浓缩液处理消纳装置,属于垃圾渗沥液处理膜后浓缩液处理减量消纳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生活垃圾焚烧厂内的生活垃圾在垃圾库内经过堆放发酵产生垃圾渗沥液,垃圾渗沥液处理装置在膜(纳滤和反渗透)深度处理时将产生大量的膜后浓缩液。膜后浓缩液为纳滤膜段和反渗透膜段产生的浓缩液的混合液,含有高浓度的腐殖酸类有机物和盐分(钙盐、镁盐、钠盐及钾盐为主,还有少量铁盐和铵盐等),其污染性极强、可生化性极差。通常膜后浓缩液的产量占渗沥液处理总量的40%左右,传统污水处理工艺无法实现对浓缩液的有效处理,直接采用回喷焚烧炉内进行高温消纳将严重影响焚烧发电量,另外大量的浓缩液回喷将对焚烧设备及烟道产生严重腐蚀,最终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膜后浓缩液处理消纳装置。
一种膜后浓缩液处理消纳装置,膜后浓缩液储存池通过管道与正渗透料液进水泵连接,浓缩液经过进水泵输送至过滤器,过滤器的另一端与正过滤器连接,正过滤器的另一端与回喷浓液储存罐、正渗透料液循环泵及正渗透膜装置连接,正渗透膜装置与正渗透汲取液进水泵、反渗透进水泵及正渗透料液循环泵分别连接,正渗透汲取液进水泵的另一端与汲取液循环罐连接,汲取液循环罐的另一端与反渗透循环泵、反渗透膜装置连接,反渗透膜装置与反渗透进水泵及反渗透循环泵的另一端连接,反渗透膜装置与的另一端连接冷却循环水回用水池,回喷浓液储存罐与浓液喷射泵连接,浓液喷射泵的另一端连接焚烧炉腔体内的雾化喷射枪。
本实用新型为了在目前生活垃圾焚烧项目的渗沥液处理实现“零排放”的要求下,优化膜后浓缩液的处理工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能够从膜后浓缩液中分离回收约70%的清水,剩余的30%作为最终浓液回喷至焚烧炉内进行消纳处置,实现生活垃圾焚烧项目渗沥液的全量化处理和“零排放”。膜后浓缩液中约70%的清水经过装置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中敞开式循环冷却水补水标准后排放至冷却循环水池进行回用,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同时避免了这部分水回喷至焚烧炉内进行消纳处置,提高了焚烧发电量,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另外,因为减少了约70%的焚烧炉内的浓液回喷消纳量,所以显著地减轻了焚烧炉设备及烟道壁的腐蚀。
通过对膜后浓缩液进行有效的减量化处理,产出清水(达到回用标准)进行回收利用,再将剩余的少量浓液回喷至焚烧炉进行高温消纳,一方面可以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焚烧发电量的巨大损失,同时还可以降低对焚烧设备及烟道腐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装置能够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将渗沥液处理系统的整体水资源回收利用率由60%提高至88%,适用于国内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场景下的渗滤液膜后浓缩液的处理消纳。
(2)经正渗透装置处理膜后浓缩液的清夜产水水质优良,可以稳定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中敞开式循环冷却水补水标准。
(3)由于减少了浓缩液回喷入炉量,因此降低了热能损失,有益于整体发电量的提升,增加经济效益。
(4)由于最终浓液是以雾化形式喷入焚烧炉上部空间内,雾化浓液遇高温烟气直接被蒸发,浓液不与炉排和炉壁直接接触,该种方式避免了对机械炉排和炉壁的腐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科润宇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科润宇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259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