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控硅输出光电耦合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32456.2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102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肖震;高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科韵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9/14 | 分类号: | H03K19/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郑兰花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控硅 输出 光电 耦合器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控硅输出光电耦合器结构,包括耦合器主体、加固组件、固定块以及引脚,所述耦合器主体的外部通过镶嵌的方式连接引脚,所述引脚的外部通过套接的方式连接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固定在耦合器主体的外侧。该一种可控硅输出光电耦合器结构,通过在引脚的外部增设有加固组件,较好的解决了传统耦合器结构的引脚稳定性和强度较差的问题,由于加固组件的固定块是被固定在耦合器主体的侧面,且它是套接在引脚的外部,所以当固定块安装完毕后,可以同时连接固定好耦合器主体和引脚,从而实现提高引脚连接强度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在后续使用时的稳定性,整体结构简单,功能性较强,在安装时不易出现引脚弯折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耦合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控硅输出光电耦合器结构。
背景技术
光电耦合器就是以光为媒介传输电信号的一种的电转光,光转电转换器件,它由发光源和受光器两部分组成,把发光源和受光器组装在同一密闭的壳体内,彼此间用透明绝缘体隔离,发光源的引脚为输入端,受光器的引脚为输出端,常见的发光源为发光二极管,受光器为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等等。
现市面上的可控硅输出光电耦合器大多数在应用时其结构较为单一,往往只能够实现其本身的光电转换的效果,在安装的过程中其引脚因为硬度较低,导致了在安装时很容易出现引脚和耦合器本身弯折的情况,连接的不够稳定,强度较低,同时多数的光电耦合器结构在使用时的密封性能不高,只能够实现单层密封的效果,应用时较为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控硅输出光电耦合器结构,解决了现有市面上的可控硅输出光电耦合器大多数在应用时其结构较为单一,往往只能够实现其本身的光电转换的效果,在安装的过程中其引脚因为硬度较低,导致了在安装时很容易出现引脚和耦合器本身弯折的情况,连接的不够稳定,强度较低,同时多数的光电耦合器结构在使用时的密封性能不高,只能够实现单层密封的效果,应用时较为的麻烦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可控硅输出光电耦合器结构,包括耦合器主体、加固组件、固定块以及引脚,所述耦合器主体的外部通过镶嵌的方式连接引脚,所述引脚的外部通过套接的方式连接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固定在耦合器主体的外侧,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固定块、胶条、插杆和粘接片,所述固定块的内部设有胶条,所述固定块的侧面安装插杆,所述耦合器主体的外侧开设插孔,所述插杆插入在插孔的内部,所述耦合器主体和固定块之间采用粘接片进行连接,所述耦合器主体的上方设有上盖。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侧面固定连接粘接片,所述粘接片呈对称分布形式。
优选的,所述胶条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所述胶条的中间设有穿孔,所述引脚贯穿穿孔。
优选的,所述插杆呈圆柱形,所述插杆分布在粘接片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上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插环,所述插环镶嵌在耦合器主体的顶部,所述上盖的底部开设第一内凹槽,所述耦合器主体的顶部开设第二内凹槽,所述第一内凹槽和第二内凹槽相互贴合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耦合器主体的外部设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在第一内凹槽、第二内凹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上盖的顶部开设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涂抹胶水,所述安装槽的内部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防护片,所述防护片的顶部设有防滑区。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控硅输出光电耦合器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科韵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科韵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324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制作压兰的消失模铸造模具
- 下一篇:一种信息采集一体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