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眩光微结构光学部件及具有其的灯具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44667.8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63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锦昆;黄叶彪;康福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5/00 | 分类号: | F21V5/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创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32 | 代理人: | 廖吉保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眩光 微结构 光学 部件 具有 灯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眩光微结构光学部件,包括本体;本体一侧为出射面,本体另一侧为入射面,入射面内凹形成多个微结构单元,每一微结构单元包括靠近出射面的曲面,光线经多个曲面进入本体后,从出射面输出。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灯具,该灯具包括防眩光微结构光学部件,能有效解决眩光问题。灯珠发出光线后,该光线经多个曲面进入本体后,从出射面输出。由于入射面内凹形成多个微结构单元,每一微结构单元包括靠近出射面的曲面,光线经多个曲面进入本体时,能够将光线分散,避免光线集中,从而解决了眩光问题,并且该光学部件能够应用在不同的灯具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眩光微结构光学部件及具有其的灯具。
背景技术
不同的环境通常对照明的需求不同,为了适应各种环境下不同照明的需求,LED照明产品中通常需要利用二次或者多次光学部件以改变其光学输出,使之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照明需求。
然而,传统的光学部件应用局限,通用性差。传统的光学部件通常与特定的照明灯具配合,不同的照明灯具的光源封装、尺寸、出光特性、装配尺寸不同,使得传统的光学部件难以应用到其他的照明灯具。
此外,由于照明灯具的LED光源集中的光学输出导致LED照明灯具的表面亮度非常高,传统的光学部件无法控制大角度的光线,从而易使使用者感到刺眼,同时产生眩光影响使用者的视力,加重视觉疲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防眩光微结构光学部件,其能有效解决眩光问题,并且能够应用到不用的照明灯具。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灯具,该灯具包括防眩光微结构光学部件,能有效解决眩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防眩光微结构光学部件,包括本体;
本体一侧为出射面,本体另一侧为入射面,入射面内凹形成多个微结构单元,每一微结构单元包括靠近出射面的曲面,光线经多个曲面进入本体后,从出射面输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防眩光微结构光学部件,灯珠发出光线后,该光线经多个曲面进入本体后,从出射面输出。由于入射面内凹形成多个微结构单元,每一微结构单元包括靠近出射面的曲面,光线经多个曲面进入本体时,能够将光线分散,避免光线集中,从而解决了眩光问题,并且该光学部件能够应用在不同的灯具上。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防眩光微结构光学部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多个微结构单元均匀分布,每一微结构单元均相同,每一微结构单元包括六个顶点,六个顶点投影至出射面后,六个投影点连接形成正六边形。
进一步,六个投影点连接形成的正六边形的边长为3.3mm-5.2mm。
进一步,六个顶点至出射面的距离相等,曲面最低点与入射面的距离为0.8mm-1.8mm。
进一步,六个顶点至出射面的距离不相等,曲面最低点与入射面的距离为1.08mm-1.62mm,曲面最高点与入射面的距离为0.5mm-0.8mm。
进一步,本体整体呈圆形或者多边形。
进一步,防眩光微结构光学部件的制作材料为PET、PC、PMMA、PS、PP、PMS、PEI以及其中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
进一步,防眩光微结构光学部件的制作材料还添加满足不同光学需求的扩散材料。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灯具,包括防眩光微结构光学部件,防眩光微结构光学部件包括本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446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