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气柜用门锁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51378.0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553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锐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65/52 | 分类号: | E05B65/52;E05B15/00;E05B9/04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吴继道 |
地址: | 3256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气 门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气柜用门锁,包括外壳、前锁体、后锁体、螺杆,所述外壳的中部沿其轴向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在外壳的前端处的孔径更大而形成阶面,前锁体的锁孔由凸出于前锁体的前端端面、处于同一虚拟圆上的弧形凸起一、弧形凸起二和弧形凸起三形成,弧形凸起一、弧形凸起二对称设置,弧形凸起三位于弧形凸起一、弧形凸起二之间的间隙之中,弧形凸起三的弧长小于弧形凸起一、弧形凸起二的长度。本实用新型改善了锁孔结构,采用非中心对称式设计,提高了锁孔的复杂度、增强了该锁孔的防盗效果。本实用新型锁孔设计相比于现有锁孔结构,加工难度上并未提高,故可直接推广生产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柜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气柜用门锁。
背景技术
为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电气柜的柜门与柜体之间需用门锁锁住。电气柜中常使用直转式门锁,包括有外壳、穿设于外壳内的锁芯,锁芯分为从外壳前侧穿入的前锁体和于外壳后端进入与前锁体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固定连接的后锁体。在该结构中,外壳上设有限位平面与锁芯上的限位平面相配合,造成锁芯与外壳之间的相对转动平面严重磨损。并且现有锁芯中的锁孔采用一对间隔对称设置的凸起结构形成,极容易被剪刀等类似物解锁,防盗效果差。
基于此,提出本案申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气柜用门锁,提高电气柜门锁的防盗性能,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气柜用门锁防盗效果差的问题,提高电气柜的使用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电气柜用门锁结构如下:包括外壳,前锁体、后锁体、螺杆,所述外壳的中部沿其轴向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在外壳的前端处的孔径更大而形成阶面,所述前锁体的形状与所述外壳的通孔相适应并从前端进入、装配于外壳中;所述前锁体的锁孔由凸出于前锁体的前端端面设置的处于同一虚拟圆上的弧形凸起一、弧形凸起二和弧形凸起三形成,其中弧形凸起一、弧形凸起二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弧形凸起三位于弧形凸起一、弧形凸起二之间的间隙之中,所述弧形凸起三的弧长小于弧形凸起一、弧形凸起二的长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非中心对称式的锁孔结构,对比于现有技术,剪刀等片状物体直接作用并转动锁孔,提高了防盗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弧形凸起三的中心设有一半球形凹槽,所述半球形凹槽表面以颜料涂覆,以便于在装配过程中对准并能为解锁装置的解锁提供提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以其所在虚拟圆为参考,所述弧形凸起一与弧形凸起二、弧形凸起三之间的夹角为30°~35°。该夹角下,弧形凸起一与弧形凸起二、弧形凸起三之间的间隙适中,大于现有技术的间隙既难以使用片状物卡入其中转动前锁体,又可避免转动所需的扭力过大、适于与其适配的解锁装置转动前锁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弧形凸起二、弧形凸起三的弧长对应的夹角为70°~90°,从而使弧形凸起二与弧形凸起三之间具有较大的间隙,提升解锁装置适配的难度,增强防盗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阶面上设有一对对称设置的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为同一虚拟圆的1/4;所述前锁体的后端端面上设有一对凸起分别与弧形凹槽接触配合,所述凸起的厚度大于所述弧形凹槽的槽深。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既限制了前锁体与后锁体的转动范围(90°),也使前锁体同外壳间隙相对,大大减少了前锁体于外壳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摩擦、从而减少磨损。并且,弧形凹槽以及与其适配的凸起,还可使装配于外壳中的前锁体与外壳同轴装配,避免装配偏移,降低装配难度、提高产品的装配精度和实用性。
为降低后锁体与外壳之间的摩擦、减少磨损,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后锁体的前端端面设有限位凹槽,所述外壳的后端端面上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的长度大于限位凹槽的槽深而使后锁体的前端端面与外壳的后端端面间隙相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锐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锐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513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层耐高温发热保温铸造冒口
- 下一篇:一种集成化双控发光二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