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非甲烷总烃在线监测的气相色谱仪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54631.8 | 申请日: | 2021-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66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简林军;司皖豫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乐尔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226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甲烷 在线 监测 色谱仪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相色谱仪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非甲烷总烃在线监测的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包括十四通阀V1、第一载气流量控制系统,第二载气流量控制系统,第三载气流量控制系统、甲烷定量环,总烃定量环,第一色谱柱,第二色谱柱,第三色谱柱和检测器;所述十四通阀V1包括:样气入口、样气出口、甲烷定量环出口、第一色谱柱入口、载气出口、第一载气入口、第二色谱柱入口、第一色谱柱出口、第二载气入口、甲烷定量环入口、总烃定量环出口、第三载气入口、第三色谱柱入口和总烃定量环入口。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气相色谱仪六通阀和十通阀占比空间大,管路排布紧凑,安装复杂,生产成本高的问题,节省了仪器的生产成本和内部空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相色谱仪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非甲烷总烃在线监测的气相色谱仪。
背景技术
气相色谱仪是将混合样品进行分离分析检测的装置,包括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电路控制系统、检测系统、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在气相色谱仪中载气载着欲分离的试样通过阀的各种切换最终进入色谱柱中,经过色谱柱中的固定相使试样中各组分分离,然后分别经过检测器检测,通过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到试样中各组分的峰高或面积,经过计算得到需要组分的含量。
传统的气相色谱仪在进行非甲烷总烃的检测时通过一个六通阀和一个十通阀,一次进样分别得到甲烷和总烃的含量,通过差减法将总烃的含量减去甲烷的含量,得到非甲烷总烃的含量。但是六通阀和十通阀的占比空间大,管路需要在六通阀和十通阀中相互连接,连接紧凑,安装复杂,生产成本高。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非甲烷总烃在线监测的气相色谱仪。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非甲烷总烃在线监测的气相色谱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非甲烷总烃在线监测的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包括十四通阀V1、第一载气流量控制系统,第二载气流量控制系统,第三载气流量控制系统、甲烷定量环,总烃定量环,第一色谱柱,第二色谱柱,第三色谱柱和检测器;
所述十四通阀V1包括:样气入口、样气出口、甲烷定量环出口、第一色谱柱入口、载气出口、第一载气入口、第二色谱柱入口、第一色谱柱出口、第二载气入口、甲烷定量环入口、总烃定量环出口、第三载气入口、第三色谱柱入口和总烃定量环入口。
优选的,在定量状态时:
载气气源通过第一载气流量控制系统依次通过第三载气入口、第三色谱柱入口与第三色谱柱串联连通后出口与检测器串联连通;
载气气源通过第二载气流量控制系统依次通过第二载气入口、第一色谱柱出口、第一色谱柱、第一色谱柱入口与载气出口连通至载气放空端口;
载气气源通过第三载气流量控制系统依次通过第一载气入口、第二色谱柱入口与第二色谱柱串联连通后出口与检测器串联连通;
样气通过样气输端口,依次与样气入口、总烃定量环入口、总烃定量环、总烃定量环出口、甲烷定量环入口、甲烷定量环、甲烷定量环出口、样气出口连通至样气放空端口;
分析状态时:
载气气源通过第一载气流量控制系统依次通过第三载气入口、总烃定量环出口、总烃定量环、总烃定量环入口、第三色谱柱入口与第三色谱柱串联连通后出口与检测器串联连通;
载气气源通过第二载气流量控制系统依次通过第二载气入口、甲烷定量环入口、甲烷定量环、甲烷定量环出口、第一色谱柱入口、第一色谱柱、第一色谱柱出口、第二色谱柱入口与第二色谱柱串联连通后出口与检测器串联连通;
载气气源通过第三载气流量控制系统通过第一载气入口与载气出口连通至载气放空端口;
样气通过样气输端口,依次与样气入口、样气出口连通至样气放空端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乐尔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乐尔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546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