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配式滤筒紫陶茶壶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55782.5 | 申请日: | 202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95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何广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广彬 |
主分类号: | A47G19/14 | 分类号: | A47G19/14;A47J31/06 |
代理公司: | 红河州专利事务所 53102 | 代理人: | 朱跃平 |
地址: | 654300 云南省红河***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配式滤筒紫陶 茶壶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组配式滤筒紫陶茶壶,它有壶身、壶嘴、壶把和壶盖,壶身内有一个活动的滤筒,所述滤筒有一圈滤筒口沿将其担在壶口上,滤筒壁和滤筒底上有滤孔,滤筒口沿凸出于壶口外壁,壶盖伸入滤筒内,壶盖有一圈与滤筒口沿同直径的壶盖边沿,壶盖边沿和滤筒口沿均有圆角,滤筒为圆筒,筒壁与筒底连接处为圆角连接段,滤筒用与壶身相同的紫陶材料做成。滤筒的滤孔多,过滤面积大,过滤与倾倒几乎同时完成,泡茶和倒茶非常顺利,便捷,滤筒为直筒形,茶叶残渣很容易清理干净,内壁和外壁均方便及时清理,更不会有茶垢积存。因此,本实用新型做到了清理壶身内部时,茶叶不会附着在滤网上,清理方便快捷,滤筒与壶身壶盖组配严实,小巧实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组配式滤筒紫陶茶壶,属于紫陶器具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紫陶茶壶品种繁多,造型多样,各有特点,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进行选择。无论茶壶的造形如何变化,但基本结构不变,都有壶身、壶嘴、壶把和壶盖。而且壶嘴与壶身连续处都有过滤网或者过滤头,所谓过滤头是球形状或蘑菇状的内空结构,球壁镂空成滤网让茶水通过滤网从壶嘴倒出,茶叶片被挡在壶内。
无论扁平滤网或者蘑菇头滤网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需要清理壶内残渣时,茶叶片会附在过滤网上,有的还会部分钻进滤孔,过不去出不来,很难清理干净,壶口一般较小,手伸不进去抓取,筷子夹不到滤球背面的残渣,只能加水反复摇晃壶身,让残留的茶叶慢慢荡离滤网后倒出。清理起来比较麻烦,
还有就是现有的滤网茶壶倒茶水时,茶叶会随茶水的流动向网孔聚集,从而堵塞壶嘴,茶水就难倒出来或者倒出不顺畅。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紫陶茶壶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组配式滤筒紫陶茶壶,使之清理壶身内部时,茶叶不会附着在滤网上,让残渣清理变得方便快捷,以此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这种组配式滤筒紫陶茶壶,它有壶身、壶嘴、壶把和壶盖,其特征在于壶身内有一个活动的滤筒,所述滤筒有一圈滤筒口沿将其担在壶口上,滤筒壁和滤筒底上有滤孔,滤筒口沿凸出于壶口外壁,壶盖伸入滤筒内。
所述壶盖有一圈与滤筒口沿同直径的壶盖边沿。
所述壶盖边沿和滤筒口沿均有圆角。
所述壶口环壁无圆角。
所述滤筒为圆筒,筒壁与筒底连接处为圆角连接段。
滤筒用与壶身相同的紫陶材料做成。
所述壶身与壶嘴连接处有滤网,以备不需要滤筒时起过滤作用。
本实用新型可以这样使用:
需要泡茶时,将滤筒放入壶身内担在壶口上,将茶叶放入滤筒中,倒入开水盖上壶盖进行浸泡,茶汤就从滤筒扩散到整个壶内,茶叶泡好后便可手持壶把,压住壶盖将茶汤从壶嘴倒出,而茶叶留在滤筒中。由于滤筒的滤孔多,过滤面积大,过滤与倾倒几乎同时完成,因而不会滞后,泡茶和倒茶非常顺利,便捷。茶叶泡到无味时,揭去壶盖,取出滤筒便可将残渣倒出,由于滤筒为直筒形,茶叶残渣很容易清理干净。内壁和外壁均方便及时清理,更不会有茶垢积存。
另外,滤筒采用相同的紫陶制作,筒底筒壁很薄,重量轻,造形美观,组配后与普通茶壶外形相同,无需滤筒时可以取出,壶盖照样可以盖住壶口,不影响作为普通茶壶的使用功能。
因此,本实用新型做到了清理壶身内部时,茶叶不会附着在滤网上,让残渣清理变得方便快捷,另外,滤筒与壶身壶盖组配严实,小巧实用,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便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局部剖视)。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拿去壶盖时)。
图3是滤筒主视图(局部剖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广彬,未经何广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557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安装的支撑架
- 下一篇:一种魔术贴裁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