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回收式湖库污泥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60691.0 | 申请日: | 202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810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吴勇;李洪涛;刘琴;任帮政;李雪菱;王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2F3/32 |
代理公司: | 成都知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25 | 代理人: | 马超前 |
地址: | 61005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回收 式湖库 污泥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回收式湖库污泥处理装置,属于污泥处理装置术领域,每个所述浮板中心为空心结构,且所述空心结构下部连接有种植篮,所述种植篮内种植有除污植物,所述种植篮下部连接有放置于底泥的底泥处理装置,所述浮板每条边上均设置有复氧孔,所述浮板四角上均设置有连接孔,四个所述浮板相邻的所述连接孔上连接有连接扣。通过设置连接扣和连接孔,能够将浮板固定,便于浮板的安装和拆分,每个浮板具有独立性,可实现局部更换,解决植被基质堵塞难更换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泥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回收式湖库污泥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外学者针对湖库污染形成机理、污染物控制及工程应用等问题进行了大量探索,形成了以“外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重建”为核心的污染湖库治理思路,具体的治理技术主要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态学方法。对于外源输入,在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完善配套管网的同时,重点在加强管理;对于内源释放,主要采取原位钝化、交换吸附、底泥疏浚或覆盖、生态重建等方法。底泥是水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体污染物的源和汇。水体污染物通过多种途径在底泥富集,而底泥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再次向水体释放,造成二次污染。
现有技术中,存在污染清除成本高,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回收式湖库污泥处理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污染清除成本高,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回收式湖库污泥处理装置,包括多个浮板,每个所述浮板中心为空心结构,且所述空心结构下部连接有种植篮,所述种植篮内种植有除污植物,所述种植篮下部连接有放置于底泥的底泥处理装置,所述浮板每条边上均设置有复氧孔,所述浮板四角上均设置有连接孔,四个所述浮板相邻的所述连接孔上连接有连接扣。
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浮板拼在一起,并使用连接扣扣住。通过设置连接扣和连接孔,能够将浮板固定,便于浮板的安装和拆分,每个浮板具有独立性,可实现局部更换,解决植被基质堵塞难更换的问题,降低了使用成本。通过设置种植篮,能够种植除污植物,对污水进行净化,并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通过设置复氧孔,使浮床具有复氧功能,进一步提升水处理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种植篮内设置有用于除污的可回收材料包。
通过设置用于除污的可回收材料包,在对污水进行处理后可以将材料包内的填料进行处理后实现再利用,可在节约原材料成本的同时避免二次污染问题,达到富集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种植篮为镂空结构。
通过设置植篮为镂空结构,便于植物的生长和对污水的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底泥处理装置为圆锥型。
通过将底泥处理装置设置为圆锥型,添加药物后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运动到底泥层,另一方面在长期应用过程中,新的底泥不断沉积湖底,可以将污泥处理器完全深埋,便于对底泥的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底泥处理装置上设置有多个梅花状孔洞。
通过设置多个梅花状孔洞,使内部富集材料与底泥的接触反应,可逐步富集底泥中的污染物。
进一步的,所述底泥处理装置由高密度聚氯乙烯材料制成。
通过设置底泥处理装置由高密度聚氯乙烯材料制成,能够防水防腐蚀,提高底泥处理装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种植篮与浮板活动连接,且所述种植篮成上大下小设置。
通过将种植篮与所述浮板活动连接,种植篮在重力作用下便可与浮板保持相对固定,还可以及时更换堵塞或损坏的种植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理工大学,未经成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606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