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术送检标本固定封口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69598.6 | 申请日: | 202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761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刘诗颖;袁琦;廖芯;龚俊铭;周俊英;陈婧;田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B65B51/10 | 分类号: | B65B51/10;B65B5/00;A61B10/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包晓静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术 送检 标本 固定 口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术送检标本固定封口器,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一种手术送检标本固定封口器,包括壳体,壳体上方安装有储液罐,储液罐上端设有旋盖,壳体内顶壁设有排液管,排液管与储液罐相通,排液管上设有流量计和电磁阀,排液管两侧均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吊绳,吊绳下端连接有夹子,壳体内设有封口装置,壳体下部设有支撑板,壳体后侧设有电源,壳体外侧设有防护板,防护板上方设有控制面板。采用本实用新型方案的标本固定封口器使用安全简便,并可定量输注固定液,自动进行封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术送检标本固定封口器。
背景技术
病理标本袋是用于存放医用标本的袋子。标本的固定和存放对于保持标本的良好状态是非常重要的,而医务人员在通过固定液固定标本时,难以精确控制固定液的输注量,往往会过多或者过少。如甲醛类吸收后对人体有害的液体来说,很容易泄漏在地上或挥发在空气中,味道刺鼻。当标本的感染性或体积过大,在固定时,很难保持干净、清洁的触碰固定液,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目前国内基本采用标本袋转取标本,而对于标本袋的封口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如橡皮筋套扎,但这种方法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极易在运输过程中撒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术送检标本固定封口器,满足人们对标本固定封口器可定量输注固定液,并可自动封口的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手术送检标本固定封口器,包括壳体,壳体上方安装有储液罐,储液罐上端设有旋盖,壳体内顶壁设有排液管,排液管与储液罐相通,排液管上设有流量计和电磁阀,排液管两侧均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吊绳,吊绳下端连接有夹子,壳体内设有封口装置,壳体下部设有支撑板,壳体后侧设有电源,壳体外侧设有防护板,防护板上方设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包括显示屏、输液旋钮、封口旋钮和控制开关,控制面板与流量计、电磁阀和封口装置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效果如下:
采用本设计方案,当需要制作手术标本时,先将需要送检的患者组织放到标本袋内,然后打开防护板,将标本袋放置到支撑板上,并用夹子夹持标本袋上部两端,之后盖上防护板,调控控制面板,转动输液旋钮,设定对应的固定液输注量,输注完毕后,转动封口旋钮,启动封口装置对标本袋进行封口,之后取下标本袋送检即可。
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术送检标本固定封口器设有储液罐、排液管、流量计和电池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定量地输注固定液;本实用新型还设有壳体、吊绳、夹子和封口装置,可自动对标本袋进行封口;本实用新型还设有防护板,可阻隔固定液的挥发气体,减少医护人员与固定液的接触,安全性更高;本实用新型还设有控制面板,操作更加快捷、简便。
进一步,封口装置包括开在壳体内壁两侧的凹槽,壳体左侧的凹槽内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与壳体转动连接的驱动轴,驱动轴靠近电机的一端至中部设有左旋螺纹,驱动轴的另一端至中部设有右旋螺纹,驱动轴两端均螺纹连接有滑块,滑块与凹槽相抵,壳体右侧的凹槽内设有滑杆,滑杆两端同样设有滑块,壳体两侧对应的滑块间均设有按压块,壳体一侧按压块的两端分别与吊绳连接。
这样可通过电机驱动按压块前后移动,按压块移动带动吊绳升降,最后按压块按压标本袋骨条,进行封口。
进一步,壳体前侧的按压块上设有封口加热条,壳体后侧的按压块上设有封口垫条。
这样可通过封口加热条与封口垫条的加热、挤压作用,对标本袋进行第二道封口。
进一步,支撑板下方设有收集槽,支撑板上设有若干个与收集槽相通的孔。
这样可通过收集槽和孔,收集固定液输注和封口打包过程中外泄的液体,减少医护人员与固定液的接触,清理更便捷,使用更安全。
进一步,储液罐和防护板均由透明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695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