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化真空贴合除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76959.X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956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培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凌印刷(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3/02 | 分类号: | B29C63/02;B26F1/4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成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化 真空 贴合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泡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自动化真空贴合除泡装置,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工作台,所述安装架的内部自左向右分别设有压辊、撕膜辊和覆膜辊,所述压辊、撕膜辊和覆膜辊均为与工作台的上方,所述安装架的内部设有位于覆膜辊右侧的CCD感应器,所述工作台的顶面活动安装有纠偏平台。该自动化真空贴合除泡装置,通过新增全自动冲型设备,替代手工作业,增设CCD感应装置对产品对位点扫描,并配合纠偏平台完成对感应误差的位置纠正,并通过活动刀架冲型,最终根据产品跳距裁切单张,实现高精度之产品要求(满足<0.1mm),亦可将张料改为卷料实现覆膜+冲切一次性成型,提升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化真空贴合除泡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制程生产工艺,精度<0.1mm的印件,需进行激光镭雕(PET基材)、或单张(PC基材)先进行打孔,再进行单张套孔冲切,偏位不良20%且效率低(300张/时),客户要求精度较高,多制程工段累计误差(印刷、打孔、手工套孔),其精度无法满足客户要求。
现有的除泡装置,在使用时,由于工艺产生的尺寸误差无法有效及时的发现,在进行除泡裁切时,容易造成裁切偏差,造成良品率的下降,且进行手动调整偏差使得产品腹膜除泡效率低下,以及降低了生产效率,使用过程中存在缺陷,使用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化真空贴合除泡装置,具备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方便安装待腹膜产品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真空贴合除泡装置,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工作台,所述安装架的内部自左向右分别设有压辊、撕膜辊和覆膜辊,所述压辊、撕膜辊和覆膜辊均为与工作台的上方,所述安装架的内部设有位于覆膜辊右侧的CCD感应器,所述工作台的顶面活动安装有纠偏平台,所述安装架的正面和背面均活动套接有套轴,所述套轴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套管。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的顶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活动刀架。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裁切板,所述安装架的内侧面固定安装有位于裁切板上方的裁切机构。
优选的,所述套轴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套轴的端面均固定连接有拉板,所述拉板与安装架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套轴的外表面活动卡接有套板,所述套板的侧面与套管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套轴的外表面开设有环槽,所述环槽的内表面与套板活动卡接。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自动化真空贴合除泡装置,通过新增全自动冲型设备,替代手工作业,增设CCD感应装置对产品对位点扫描,并配合纠偏平台完成对感应误差的位置纠正,并通过活动刀架冲型,最终根据产品跳距裁切单张,实现高精度之产品要求(满足<0.1mm),亦可将张料改为卷料实现覆膜+冲切一次性成型,提升生产效率。
2、该自动化真空贴合除泡装置,通过在套轴的外表面活动卡接套板,利用套板与套管连接,并增设弹簧与拉板连接,拉动拉板带动套管移动,使得待除泡冲切的产品便捷套接在套管的外表面上,且适应不筒宽度的待除泡冲切的产品,安装产品便捷,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套轴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套轴的剖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凌印刷(苏州)有限公司,未经金凌印刷(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769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