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芯整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77039.X | 申请日: | 202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112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郭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H01M6/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孙海杰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形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芯整形装置,涉及电芯整形的技术领域,该电芯整形装置包括上驱动机构和整形组件;所述整形组件包括与上驱动机构连接的上整形部和位于所述上整形部正下方的下整形部;所述上整形部和所述下整形部配合形成用于对电芯整形的整形容腔;且所述整形容腔的纵截面的两端为弧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芯整形装置能够在加热的过程中,对电芯进行整形,且使电芯的两端整形为弧形,这样避免了现有技术将电芯整形为圆角矩形,在对电芯的两侧进行平面整形的时候,使电芯向中间挤压,从而导致电芯内的变软的极片变形的问题;将电芯的两侧整形为弧形的过程中,避免了将电芯的两侧向中间挤压,即避免对变软的极片挤压,极片不易变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整形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芯整形装置。
背景技术
锂电池的电芯一般采用卷绕成型的方式,电芯入壳之前通常需要进行整形定型,这样整形后的锂电池有助于能量发挥,且能够避免电芯入壳过程中,出现刮伤等不良现象。
现有技术一般先热压再进行整形,但电芯热压后会导致极片变软,再对电芯进行整形,易导致极片变形断裂,进而引发锂电池内短路、析锂等安全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电芯整形装置,以缓解现在电芯整形过程中极片易断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芯整形装置,包括上驱动机构和整形组件;所述整形组件包括与上驱动机构连接的上整形部和位于所述上整形部正下方的下整形部;
所述上整形部和所述下整形部配合形成用于对电芯整形的整形容腔;且所述整形容腔的纵截面的两端为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上整形部包括上限位板、位于所述上限位板左侧的左上弧形板和位于所述上限位板右侧的右上弧形板;且所述左上弧形板、上限位板和右下弧形板形成朝向所述下整形部的上整形面。
进一步地,所述下整形部包括下限位板、位于所述下限位板左侧的左下弧形板和位于所述下限位板右侧的右下弧形板;且所述左下弧形板、下限位板和右下弧形板形成朝向所述上整形部的下整形面,且所述上整形面和所述下整形面形成所述整形容腔。
进一步地,所述上限位板朝向所述下限位板的一面具有第一限位面,所述下限位板朝向所述上限位板的一面具有第二限位面,且所述第一限位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限位面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左下弧形板、所述右下弧形板、所述左上弧形板和所述右上弧形板均有弧形面,且所述弧形面的弧形的直径与所述电芯的厚度相等。
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架,所述下整形部固设在所述固定架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撑架,所述上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驱动机构为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上设置有两个与所述上整形部连接的气缸柱。
进一步地,所述上驱动机构为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上整形部连接,且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上整形部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个伸缩杆。
进一步地,包括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设置在上整形部左侧的左引导杆和设置在所述上整形部右侧的右引导杆;
且所述上整形部和所述下整形部上均设置有与所述左引导杆和所述右引导杆配合的导向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芯整形装置能够在加热的过程中,对电芯进行整形,且使电芯的两端整形为弧形,这样避免了现有技术将电芯整形为圆角矩形,在对电芯的两侧进行平面整形的时候,使电芯向中间挤压,从而导致电芯内的变软的极片变形的问题;将电芯的两侧整形为弧形的过程中,避免了将电芯的两侧向中间挤压,即避免对变软的极片挤压,极片不易变形。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770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