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齿轮行位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79441.1 | 申请日: | 202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426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蔡达成;叶飞;陈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利达模具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B29C45/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齿轮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齿轮行位机构,包括行位座、行位镶件、行位锁紧块、连接块、行位齿条、齿轮轴、轴承、油缸齿条、油缸、感应开关、模胚B板和安全针,行位镶件设置在模胚B板内,行位座两端分别设置有行位镶件和行位锁紧块,行位座和行位齿条通过螺丝与连接块连接,油缸齿条与油缸连接在一起,齿轮轴通过轴承安装在行位齿条和油缸齿条中间,感应开关安装在油缸座上感应油缸齿条的行程,安全针设置在感应油缸齿条前部中间。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一个油缸利用齿轮和齿条之间的传动实现小角度、大距离、两方向同时行位脱模,避免了从两个方向分别使用油缸脱模,大大精简了模具结构,减小了模具体积,降低了模具成本和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齿轮行位机构。
背景技术
在注塑生产中,传统行位机构一般通过斜边钉或者行位锁紧块燕尾结构传递动力,有的大距离脱模的行位通过直接油缸连接进行脱模。由于现在市场上产品种类日新月异,很多的结构传统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低成本的生产。所以更多的创新机构应运而生。而此产品运用传统方式的话,加工成本较高,生产成本也高。本实用新型齿轮行位机构通过一个油缸传递动力,实现两边60°大距离行位进行脱模,实现低成本脱模和低消耗生产,提升了模具的创新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齿轮行位机构,可通过一个油缸利用齿轮和齿条之间的传动实现小角度、大距离、两方向同时行位脱模的情况,避免了从两个方向分别使用油缸脱模,大大的精简了模具结构,减小了模具体积,从而可选择多种机台进行生产,降低了模具成本和生产成本,大大的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新型齿轮行位机构,包括行位座、行位镶件、行位锁紧块、连接块、行位齿条、齿轮轴、轴承、油缸齿条、油缸、感应开关、模胚B板和安全针,行位镶件设置在模胚B板内,行位座两端分别设置有行位镶件和行位锁紧块,行位座和行位齿条通过螺丝与连接块连接,油缸齿条与油缸连接在一起,齿轮轴通过轴承安装在行位齿条和油缸齿条中间,感应开关安装在油缸座上感应油缸齿条的行程,安全针设置在感应油缸齿条前部中部。
所述的齿轮轴与油缸齿条外侧的齿相配合,且齿轮轴通过轴承固定在大身上,用作行位齿条和油缸齿条之间的传动。
所述的行位齿条外侧设置有齿条束紧块。
所述的行位座设置有两个,两个行位座呈60°夹角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齿轮行位机构结构精密、增加了模具的生产效率,解决了双向油缸大距离脱模成本高的问题,解决了因模具大而机台选择少的问题,适应所有小角度、大距离、双向脱模模具。本机构单个油缸替换传统油缸直接脱模的设计方式,利用齿轮轴动力传递的理念,将两边行位通过一个动力源实现同时脱模,不仅减小了模具加工成本和材料成本,还大大减小了模具体积,使模具可生产机台型号变多,大大的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效率,给模具行业注入了新的动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利达模具科技(中山)有限公司,未经鸿利达模具科技(中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794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挤出机的散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楼层平板后浇带一次性支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