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病原微生物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93667.7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033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邢秀伟;崔艳梅;叶珊珊;王立娟;朱明轮;苏艳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G01N21/84 |
代理公司: | 衡水铭启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44 | 代理人: | 辛文斌 |
地址: | 476000 河南省商***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病原微生物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微生物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的一种病原微生物检测装置,包括由底板、立板及顶板组成的固定座,顶板顶部开设有第一卡槽,固定座上设有顶出机构,顶出机构包括顶升部、凹槽、滑动杆、滚轮、拨动杆、楔块,楔块上的斜面与滚轮的周缘相抵触,拨动杆朝固定座内侧方向滑动时,使滚轮在楔块的斜面上滚动,进而驱动顶升部朝上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载有病原微生物样本的玻片卡合放置在第一卡槽内,进而对玻片进行限位,避免玻片产生坠落,而影响检测,通过设置顶出机构,由顶升部上移,将第一卡槽内的玻片顶出第一卡槽外,以便工作人员将玻片从第一卡槽中取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病原微生物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检测仪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侵犯人体,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或称病原体,病原体中以细菌和病毒的危害性最大,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寄生虫、真菌、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病毒。
现有技术中,在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时,通常是将样本滴在玻片上,再将玻片置于电子检测仪或光学检测仪上,进行放大检测,但是玻片通常直接放置在检测设备上,没有进行固定,导致玻片可能从检测设备上坠落下来,影响检测。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病原微生物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病原微生物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在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时,通常是将样本滴在玻片上,再将玻片置于电子检测仪或光学检测仪上,进行放大检测,但是玻片通常直接放置在检测设备上,没有进行固定,导致玻片可能从检测设备上坠落下来,影响检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病原微生物检测装置,包括由底板、立板及顶板组成的固定座,所述顶板顶部开设有供玻片的卡合放置的第一卡槽,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用于将玻片顶出第一卡槽的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一顶升部,所述顶板上设有供顶升部卡合的凹槽,所述顶升部底部设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下端穿出顶板且能上下自由滑动,其穿出所述顶板一端设有滚轮,其中一个所述立板上水平穿设有拨动杆,所述拨动杆在立板上能水平自由滑动,其穿出所述立板的一端设有楔块,所述楔块上的斜面与滚轮的周缘相抵触,所述拨动杆朝固定座内侧方向滑动时,使所述滚轮在楔块的斜面上滚动,进而驱动所述顶升部朝上移动。
优选地,所述顶板上开设有若干与第一卡槽中心线重合且正投影面积大于第一卡槽正投影面积的第二卡槽。
优选地,所述拨动杆远离楔块的一端设有按压部。
优选地,所述滑动杆下端设有一限位环,其上还套装有弹簧,所述弹簧弹力方向两端分别弹性抵顶限位环及顶板。
优选地,所述弹簧的压缩量不小于第一卡槽的深度。
优选地,所述立板上水平固接有滑动套,所述滑动套上开设有供拨动杆插合的、且能自由滑动的通孔,所述拨动杆上套装有拉簧,所述拉簧两端分别固接在楔块、滑动套上。
优选地,所述拨动杆上穿设有销轴,所述滑动套上开设有供销轴两端插合的、且能水平自由滑动的腰形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载有病原微生物样本的玻片卡合放置在第一卡槽内,进而对玻片进行限位,避免玻片产生坠落,而影响检测,通过设置顶出机构,由顶升部上移,将第一卡槽内的玻片顶出第一卡槽外,以便工作人员将玻片从第一卡槽中取出。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未经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936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悬浮线路的支撑防护系统
- 下一篇:数据中心水余热回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