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电枪及充电桩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97303.6 | 申请日: | 202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427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柴宏根;白健;代康伟;蒋荣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33 | 分类号: | H01R13/633;B60L53/16;B60L53/31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曹娜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枪及充电桩,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所述充电枪包括:壳体,包括连接部外壳和握持部外壳,连接部外壳与握持部外壳呈预设夹角设置;设置于连接部外壳一端的固定座;设置于固定座上的插接端子和锁止结构,锁止结构包括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在锁止结构处于锁止状态时,锁定插接端子与充电座的连接;在锁止结构处于解锁状态时,解除对插接端子与充电座的连接的锁定;连接部外壳的内部设置有与锁止结构连接的传动结构;在连接部外壳与握持部外壳的连接处,设置有解锁结构,解锁结构与传动结构连接,在解锁结构被触发时,通过传动结构带动锁止结构运动至解锁状态。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在使用时,解锁省力,操作顺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枪及充电桩。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充电枪在使用时,皆采用大拇指按压解锁按钮操作,实现释放充电枪与充电座之间的机械连接。例如,用户在插拔充电枪时,一般采用单手握持方式,其中,大拇指按压如图1所示的顶部解锁按钮,释放机械挂钩,其他四指则需要握持充电枪的枪身,由于没有大拇指的握持,用户在拔充电枪时,会比较费力,使用感受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枪及充电桩,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单手拔充电枪费力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充电枪,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连接部外壳以及与所述连接部外壳连接的握持部外壳,且所述连接部外壳与所述握持部外壳呈预设夹角设置;
设置于所述连接部外壳一端的固定座;
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的插接端子和锁止结构,所述锁止结构包括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在所述锁止结构处于所述锁止状态时,所述锁止结构锁定所述插接端子与电动汽车的充电座的连接;在所述锁止结构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锁止结构解除对所述插接端子与充电座的连接的锁定;
所述连接部外壳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锁止结构连接的传动结构;
在所述连接部外壳与所述握持部外壳的连接处,设置有解锁结构,所述解锁结构与所述传动结构连接,在所述解锁结构被触发时,通过所述传动结构带动所述锁止结构运动至所述解锁状态。
可选地,所述传动结构包括:
第一杠杆、第二杠杆、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
所述第一杠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解锁结构连接,所述第一杠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杠杆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杠杆绕所述第一转轴枢转;
所述第二杠杆绕所述第二转轴枢转;
所述第二杠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锁止结构连接;
所述第一杠的第一端在所述解锁结构的压动下,所述第一杠杆绕所述第一转轴枢转,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杠杆的第二端下压所述第二杠杆,所述第二杠杆绕所述第二转轴枢转,由第三位置运动至第四位置,带动所述锁止结构运动至所述解锁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二杠杆与所述锁止结构形成为一体结构。
可选地,所述传动结构还包括:
第一弹性结构,所述第一弹性结构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
所述第一杠杆在所述第一弹性结构的作用下,由所述第二位置复位至所述第一位置;
第二弹性结构,所述第二弹性结构设置于靠近所述锁止结构的所述第二杠杆与所述连接部外壳之间;
所述第二杠杆在所述第二弹性结构的作用下,由所述第四位置复位至所述第三位置,带动所述锁止结构由所述解锁状态复位至所述锁止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973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