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导热管加工用折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97847.2 | 申请日: | 202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903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方;袁泉;伍惠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振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43/14 | 分类号: | B21D43/14;B21D43/00;B21D43/04;B21D7/0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喆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王光建 |
地址: | 516200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热 工用 折弯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热管加工用折弯装置,包括主体、折弯装置、上料装置和翻转装置,所述折弯装置设于主体上,所述上料装置设于主体上,所述翻转装置设于主体上。本实用新型属于导热管加工用折弯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导热管加工用折弯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通过上料装置对导热管加工进行上料,翻转装置对导热管进行固定和翻转,折弯装置对导热管进行折弯,有效解决了现有的折弯模具对管件端部夹持不牢固,不易定位在对管件进行端部折弯时,会出现打滑,弯折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导热管弯折质量不能保证,且折弯的方向不能翻转,进而影响生产质量和效率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导热管加工用折弯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导热管加工用折弯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折弯模具对管件端部夹持不牢固,不易定位在对管件进行端部折弯时,会出现打滑,弯折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导热管弯折质量不能保证,且折弯的方向不能翻转,进而影响生产质量和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热管加工用折弯装置,通过上料装置对导热管加工进行上料,翻转装置对导热管进行固定和翻转,折弯装置对导热管进行折弯,有效解决了现有的折弯模具对管件端部夹持不牢固,不易定位在对管件进行端部折弯时,会出现打滑,弯折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导热管弯折质量不能保证,且折弯的方向不能翻转,进而影响生产质量和效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一种导热管加工用折弯装置,包括主体、折弯装置、上料装置和翻转装置,所述折弯装置设于主体上,所述上料装置设于主体上,所述翻转装置设于主体上;所述主体包括工作台和加工管,所述工作台设于主体上,所述加工管加工设于工作台上;所述折弯装置包括第一转盘、第一中心转轴、第一转动轴、第一连接件、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液压电机和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液压电机设于工作台内,所述第二齿轮设于第一液压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一连接轴转动设于工作台上,所述第一齿轮设于第一连接轴的下端,所述第二齿轮咬合第一齿轮,所述第一转盘设于第一连接轴的上端,所述第一中心转轴设于第一转盘上,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一端转动设于第一转盘上,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设于第一中心转轴的上端,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转动设于第一转动轴的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装置包括第一导热管固定盘、第二导热管固定盘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设于工作台内,所述第二导热管固定盘设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导热管固定盘转动设于工作台上。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装置包括气压夹具、第一基座、第一环形齿轮、第二环形齿轮、第三电机、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一滑槽和第一滑轮,所述第一滑槽设于工作台内,所述第一滑轮的一端滑动设于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基座设于第一滑轮的另一端,所述第四齿轮转动设于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三电机设于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三齿轮设于第三电机的输出端,所述气压夹具转动设于翻转装置上,所述第一环形齿轮设于气压夹具的外壁上,所述第二环形齿轮设于气压夹具的外壁上,所述第四齿轮咬合第二环形齿轮,所述第一环形齿轮咬合第三齿轮。
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一种导热管加工用折弯装置,上料装置通过第二电机输出端转动带动第二导热管固定盘转动,从而带动加工管在第一导热管固定盘的辅助下运动进入折弯装置,折弯装置通过第一液压电机输出端转动带动第二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继而带动第一连接轴转动,随后带动第一中心转轴转动,将加工管在第一转动轴的辅助下折弯,翻转装置通过第三电机输出端转动带动第三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一环形齿轮转动,继而带动气压夹具转动,气压夹具转动带动加工管转动,将加工管翻转进行折弯。本设备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导热管加工用折弯装置主视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导热管加工用折弯装置俯视图;
图3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振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振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978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控硅油离合器的控油机构
- 下一篇:一种靶材背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