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型稳态热传递性质测定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14533.9 | 申请日: | 202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751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吴丽丽;任艳明;王旭东;张健;黄小伟;岳鑫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中科惠氏精密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18 | 分类号: | G01N25/18 |
代理公司: | 天津垠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48 | 代理人: | 王忠玮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自贸试验***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型 稳态 传递 性质 测定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型稳态热传递性质测定系统,涉及热传递性质测定技术领域,包括:电气箱、主体箱体系统、电气箱通过管线与主体箱体系统连接,以对主体箱体中的电气系统进行控制,主体箱体系统包括:防护热箱、冷箱、试件框,防护热箱固定连接在试件框的一侧,冷箱固定连接在试件框的另一侧,试件框包括:侧梁、上长梁、下长梁、伸缩梁,侧梁包括:套件、第一侧横梁、第二侧横梁,第一侧横梁的一端与第二侧横梁的一端均嵌套在套件中,第一侧横梁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横梁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上长梁上,伸缩梁与下长梁固定连接。通过以上结构的设置,能够改变试件框的宽度,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厚度的被测墙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传递性质测定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型稳态热传递性质测定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型稳态热传递性质测定系统主要是测定建筑构件、工业用的类似构件、墙体以及玻璃制品等保温性能。取得其导热系数与传热系数等物性参数。它还用于测试塑料、橡胶、玻璃、纤维、苯板、挤塑板、发泡混凝土、空心玻璃、木板、各种建筑材料等匀质,非匀质材料的导热系数与传热性能。智能型稳态热传递性质测定系统的试件框能够放置被测试件,一般的试件框不能调整试件框的宽度,因此,怎样使试件框的宽度得以改变,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厚度的被测墙体,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公开了一种智能型稳态热传递性质测定系统,能够改变试件框的宽度,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厚度的被测墙体。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智能型稳态热传递性质测定系统,包括:电气箱、主体箱体系统、电气箱通过管线与主体箱体系统连接,以对主体箱体中的电气系统进行控制,主体箱体系统包括:防护热箱、冷箱、试件框,防护热箱固定连接在试件框的一侧,冷箱固定连接在试件框的另一侧,试件框包括:侧梁、上长梁、下长梁、伸缩梁,侧梁包括:套件、第一侧横梁、第二侧横梁,第一侧横梁的一端与第二侧横梁的一端均嵌套在套件中,第一侧横梁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横梁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上长梁上,伸缩梁与下长梁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智能型稳态热传递性质测定系统,优选地,防护热箱、冷箱、试件框的框架上均设置有箱壁板,箱壁板均是由聚氨酯泡沫塑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智能型稳态热传递性质测定系统,优选地,主体箱体系统上设置有脚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智能型稳态热传递性质测定系统,优选地,试件框的一侧与冷箱通过螺栓螺母固定连接,试件框的另一侧通过螺栓螺母与防护热箱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智能型稳态热传递性质测定系统,优选地,伸缩梁包括:固定框板、伸出板,伸出板嵌套在固定框板中,以使固定框板与伸出板相对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试件框上设置有套件、上长梁、下长梁、第一侧横梁、第二侧横梁、伸缩梁,第一侧横梁的一端与第二侧横梁的一端均嵌套在套件中,第一侧横梁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横梁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上长梁上,伸缩梁与下长梁固定连接。能够改变试件框的宽度,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厚度的被测墙体。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智能型稳态热传递性质测定系统的主体箱体系统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试件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侧梁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护热箱、2.试件框、3.脚轮、4.冷箱、5.上长梁、6.侧梁、7.下长梁、8.固定框板、9.伸出板、10.第一侧横梁、11.套件、12.第二侧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中科惠氏精密仪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中科惠氏精密仪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145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