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近红外光的局部脑血氧饱和度检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15892.6 | 申请日: | 202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06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师羽飞;吴黄巍;倪庆龙;潘帆;覃波翔;闫晓静;章张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1455 | 分类号: | A61B5/1455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牛达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55 | 代理人: | 丁剑 |
地址: | 032000 山西省晋***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红外光 局部 脑血氧 饱和度 检测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近红外光的局部脑血氧饱和度检测设备,属于脑血氧饱和度检测领域,包括承载外壳和贴片,所述贴片正面靠近两侧位置均等距设置有两组感光接收器,所述贴片正面靠近中间位置设置有两组LED灯,所述承载外壳上端靠近中间位置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部底端设置有若干组限位机构,所述收纳槽内部靠近顶部位置放置有显示器,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挡板一,所述挡板一一侧设置有挡板二;本实用新型为非侵入式,即不需要通过在颈动脉与颈静脉埋置导管,能够降低对患者身体产生的影响,减少体内出血中风概率,可以很好地对显示器和导线进行收纳放置便于携带,且成本较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脑血氧饱和度检测领域,尤其涉及基于近红外光的局部脑血氧饱和度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大多是双通道或者四通道来采集数据,常用的脑血影检测仪通过在颈动脉与颈静脉埋置导管,这种侵入式的检测方式会对患者身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手术带来一定的风险,增加体内出血中风概率。
经检索,中国专利号CN2019217846557公开了一种脑部血氧饱和度监护仪,虽然可以根据患者的头部大小对佩戴空间进行调节,使得该血氧饱和度监护仪能够适用于不同的人群,从而提高了该血氧饱和度监护仪的实用性,但是目前临床中常用的脑血影检测仪是通过在颈动脉与颈静脉埋置导管,这种侵入式的检测方式会增加体内出血中风概率,且不利于携带,为此,我们提出基于近红外光的局部脑血氧饱和度检测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基于近红外光的局部脑血氧饱和度检测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近红外光的局部脑血氧饱和度检测设备,包括承载外壳和贴片,所述贴片正面靠近两侧位置均等距设置有两组感光接收器,所述贴片正面靠近中间位置设置有两组LED灯,所述承载外壳上端靠近中间位置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部底端设置有若干组限位机构,所述收纳槽内部靠近顶部位置放置有显示器。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挡板一,所述挡板一一侧设置有挡板二,所述挡板一和挡板二内侧壁靠近顶部位置均开设有弧型槽一,所述挡板一和挡板二内侧壁靠近底部位置均开设有弧型槽二,所述挡板二底端设置有滑板,所述收纳槽内部底端且位于挡板二下方位置开设有与滑板相契合的滑槽。
进一步地,所述滑板右侧和滑槽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挡板二通过弹簧配合滑板沿着滑槽左右滑动,两组所述弧型槽二相互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收纳槽内部设置有导线,所述收纳槽左右两内侧壁靠近中间位置均设置有隔板,两组所述隔板之间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上端靠近中间位置开设有与导线相契合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导线一端与贴片电性连接,其远离收纳槽内侧壁的一端穿过凹槽与显示器一侧相连接,所述显示器底部通过隔板活动设置在收纳槽内部,所述导线通过弧型槽二活动设置在挡板一和挡板二之间,所述导线通过限位机构呈S型设置在收纳槽内部底端。
进一步地,所述贴片内部还包括与感光接收器电性连接的单片机二、RS485、主机、单片机一和SD卡;
其中,单片机二对接收的数据进行AD转换,并通过单片机二的串口以及RS485通讯协议将数据传送到主机,单片机一用于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SD卡用于对进一步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存储。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158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结构平台的装配结构
- 下一篇:脑血管介入治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