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介电电泳的芽孢萌发机理研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24249.X | 申请日: | 202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680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捷;常金辉;金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睦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42 | 分类号: | C12M1/42;C12M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68 | 代理人: | 李健威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泳 芽孢 萌发 机理 研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介电电泳的芽孢萌发机理研究装置,包括微通道、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微通道;所述微通道的一端连通有入口,另一端连通有出口。该芽孢萌发机理研究装置可研究芽孢在通信机制缺失状态下的萌发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芽孢萌发研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介电电泳的芽孢萌发机理研究装置。
背景技术
萌发是芽孢变成营养细胞这一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在微生物学检测、食品卫生安全、医院感染控制等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芽孢萌发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产孢的配方、萌发剂的选择、萌发的温度湿度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各个芽孢的萌发过程并非相互独立的,较先萌发的芽孢会释放出某些化学物质来影响尚未萌发的芽孢,即芽孢之间存在一个通信机制,尽管这个通信机制的具体作用原理和方式尚不明确。
目前研究芽孢萌发时的通信机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观察大量的单个芽孢的萌发特性,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邻近芽孢之间的萌发相关性。该方法属于观察性研究,即被动观察芽孢的萌发情况,而没有主动操控实验条件,其主要缺点是无法研究芽孢萌发的通信机制的原理,即无法判定哪一种化学物质在起作用,也无法了解在通信机制缺失状态下芽孢萌发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介电电泳的芽孢萌发机理研究装置,可研究芽孢在通信机制缺失状态下的萌发情况。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基于介电电泳的芽孢萌发机理研究装置,包括微通道、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微通道;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间隙一端作为所述微通道的入口,另一端作为所述微通道的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朝向所述第二电极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一绝缘表面,所述第二电极朝向所述第一电极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二绝缘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微通道在朝向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两侧表面上形成有供芽孢介电电泳时附着的若干附着体。
进一步地,所述附着体由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向所述微通道内凸出形成,或者,所述附着体由所述第一绝缘表面和第二绝缘表面分别向所述微通道内凸出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附着体的凸出长度沿所述微通道的入口至出口方向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还包括相对设置的衬底基板和密封盖板,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共面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和密封盖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衬底基板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还设置有第一绝缘层,和/或,所述密封盖板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绝缘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绝缘层在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间隙处开设有第一隔离槽,以作为所述微通道的一部分;和/或,所述第二绝缘层在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间隙处开设有第二隔离槽,以作为所述微通道的一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离槽或第二隔离槽的两侧槽壁分别覆盖于所述第一电极朝向所述第二电极的一面上以及所述第二电极朝向所述第一电极的一面上,以分别形成所述第一绝缘表面和第二绝缘表面。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与交变电源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睦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睦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242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90度上开门安装用的辅助定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道路施工安全防护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