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微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24480.9 | 申请日: | 202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827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蔡珂;毛玉兰;刘微微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麦普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9/08 | 分类号: | A61L29/08;A61L29/02;A61L29/18;A61B17/12;A61M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坑梓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管 介入 治疗 导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微导管,包括导管座和管体,所述导管座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管体,所述导管座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外侧设置有接头,所述连接管的一侧设置有螺纹,所述管体内部的外侧设置有聚酰胺弹性体,所述管体的内侧设置有聚四氟乙烯涂层。该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微导管通过在管体的外侧设置有亲水涂层,此亲水涂层所用材料为甲基乙基醚无水马来酸共聚物,在导入管体之前,先于导管座的一侧注入含肝素的无菌生理盐水,方可激活管体外侧的亲水涂层,减少本产品在血管中移动的阻力,且腔内有聚四氟乙烯涂层,更易进行选择性插管,方便造影剂、栓塞材料、药物制剂的输送,解决了管体与血管之间摩擦阻力较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微导管。
背景技术
微导管在放射介入诊断和治疗手术中用于输送造影剂、药物制剂、栓塞材料等,微导管通过导丝到达指定位置后,可以使微导管可控而选择性地将诊断、栓塞或治疗制剂输注到血管内。需要行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一般临床主要表现为动脉壁弹力层及肌层被破坏、管壁弹性下降等,鉴于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的特点,医护人员迫切需要专用于外周的微导管。
患者血管壁更加脆弱或增厚变硬,普通用于冠脉或心内的微导管,相对于用于外周的微导管内腔小、透视下可见性差、导管壁容易打折、亲水涂层易从微导管上剥离。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实用新型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1)传统的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微导管外侧涂层与血管之间的摩擦阻力较大,既不利于管体的导入又损伤血管膜壁;
(2)传统的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微导管具有内腔小、透视下可见性差等缺点,从而影响后续医疗影像设备成像;
(3)传统的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微导管的材料较软,存在导管壁打折、亲水涂层易从微导管上剥离等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微导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管体与血管之间摩擦阻力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微导管,包括导管座和管体,所述导管座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管体,所述导管座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外侧设置有接头,所述连接管的一侧设置有螺纹,所述管体内部的外侧设置有聚酰胺弹性体,所述管体的内侧设置有聚四氟乙烯涂层,所述管体内侧的杆部设置有编织层,所述管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显影环,所述管体的外侧设置有亲水涂层。
优选的,所述导管座与管体处于同一水平面。
优选的,所述管体嵌在导管座的内部,所述导管座的内径大于管体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管体内侧的外部由五段不同硬度材质分段设计。
优选的,所述接头为聚碳酸酯制作的锥形透明材料。
优选的,所述聚酰胺弹性体与编织层呈同心圆排列。
优选的,所述编织层为不锈钢制造的网状材料。
优选的,所述显影环的材质为铂铱合金的不透射线标记物。
优选的,所述显影环的直径小于管体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微导管不仅实现了减少导管与血管之间的摩擦,实现了加强显影效果,而且实现了便于塑形;
(1)通过在管体的外侧设置有亲水涂层,此亲水涂层所用材料为甲基乙基醚无水马来酸共聚物,在导入管体之前,先于导管座的一侧注入含肝素的无菌生理盐水,方可激活管体外侧的亲水涂层,减少本产品在血管中移动的阻力,且腔内有聚四氟乙烯涂层,更易进行选择性插管,方便造影剂、栓塞材料、药物制剂的输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麦普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麦普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244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