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防止开门杀的车门限位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25835.6 | 申请日: | 202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562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高海强;万茂松;徐晓美;吕立亚;张涌;张永辉;李冰林;孙嵩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5B77/22 | 分类号: | E05B77/22;E05B8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防止 开门 车门 限位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防止开门杀的车门限位器,包括限位器盒、限位器杆、挡块、限位器杆锁止机构和内把手,当司乘人员开门时,不仅要先拉起车体本身的内门锁扣,当车门打开小角度时,限位器杆锁止机构将车门锁止,司乘人员须通过内把手将限位器杆锁止机构关闭,才能将车门开到底。从车外面开门时,外把手能将限位器杆锁止机构关闭,达到从车外开门可以一开到底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强化了司乘人员对于周围情况的观察,避免了传统的将车门一开到底的危险开门方法,防止了开门杀现象的产生,结构简单,设计安全,具有防止开门杀现象的作用以及良好的推广意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防止开门杀的车门限位器,结构简单,设计安全,具有较高的推广意义。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汽车越来越多,用车安全问题被高度关注。当开车门时,很多司乘人员没有观察后视镜以及周围车辆行人情况的习惯,从而导致“开门杀现象”的发生。虽然近年来流行的荷式开门法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司乘人员开门下车时先观察车后状况,“荷式开门法”即用远离车门的手开门以减少视觉盲区的方法。但是绝大部分乘客缺乏“荷式开门法”意识或者根本无法将此方法作为开车门的准则。因此,设计人员应该通过改变车门限位器结构,迫使司乘人员使用安全的开门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防止开门杀的车门限位器,所述车门限位器包括限位器盒、限位器杆、挡块、限位器杆锁止机构、内把手、内扣拉线和外扣拉线,其特征在于:限位器盒套装在限位器杆上,可以相对滑动,挡块固定在限位器杆的末端。
所述限位器杆在侧面的垂直方向向内加工有锁销槽,其特征在于:锁销槽朝向车体的一垂面与限位器杆的侧面成小于60度的锐角,另一垂面与限位器杆的侧面成90度角。
所述限位器杆锁止机构包括锁销、回位弹簧和锁销支架,其特征在于:锁销支架固定在限位器盒的外壳侧面,锁销支架上开有小孔,在限位器盒上开有与该小孔同轴线的小通孔,锁销一端插在该小通孔里,另一端插在锁销支架的小孔里,内扣拉线一端连接锁销,另一端连接内把手,外扣拉线一端连接锁销,另一端连接到车门的外把手。
所述锁销中部固定着垫片且锁销外端上设置有拉线孔,回位弹簧缠绕在锁销上,一端与垫片接触,另外一端与锁销支架接触。
所述内把手安装在车门的靠近车体本身内门锁扣的内饰板上,外把手属于车上现有结构,不在此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所述的一种可防止开门杀的车门限位器可在司乘人员从车内开车门时,增强对司乘人员安全下车的约束,防止开门杀现象出现。此外,司乘人员在关车门和以及在车外开车门的情况下,限位器锁止机构都不起作用,避免了上述两种情况下车门被限位器杆锁止机构锁止的不便捷性,此车门限位器设计结构简单,且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推广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可防止开门杀的车门限位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可防止开门杀的车门限位器的限位盒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种可防止开门杀的车门限位器的限位器杆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种可防止开门杀的车门限位器的锁销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一种可防止开门杀的车门限位器的内把手结构示意图;
图中:1、限位器盒,2、限位器杆,3、挡块,4、锁销,5、回位弹簧,6、拉线孔,7、垫片,8、锁销支架,9、内把手,10、内扣拉线,11、外扣拉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258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检测墙体垂直度的模板装置
- 下一篇:一种焊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