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窥镜手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26356.6 | 申请日: | 202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725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徐冰;蔡卫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福尼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0 | 分类号: | A61B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言思嘉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5 | 代理人: | 邵永永 |
地址: | 21516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窥镜 手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窥镜手柄,应用在内窥镜领域,解决了内窥镜线缆易磨损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手柄壳、固定于手柄壳内部的元器件以及开设于手柄壳的出线口;出线口与线缆之间设有保护软管,手柄壳内可拆卸连接有固定保护软管与线缆的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固定保护软管的夹持部以及连接在夹持部与手柄壳之间的螺纹盘;具有的技术效果是通过设置保护软管,防止出线口与线缆摩擦,保护线缆,同时设置固定组件,加固保护软管与手柄壳的连接,防止保护软管脱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窥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窥镜手柄。
背景技术
目前,公告号为CN21252171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内窥镜手柄、内窥镜和内窥镜系统,包括内窥镜、图像处理器和显示器,内窥镜通过线缆与图像处理器通信连接,图像处理器与显示器通信连接,内窥镜包括手柄本体、插入部以及设置于手柄本体内部的元器件,手柄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引出外部线缆的出线口。在使用时,插入端伸入患者体内,外部线缆一端固定于出线口,另一端固定于图像处理器,插入部的观察影像,传输至手柄本体内的元器件,随后通过线缆传输至图像处理器,进而传输至显示屏,便于医生观察诊断及治疗。
这种内窥镜虽然实现了观察病人体内情况的功能,但在实际使用中,内窥镜手柄通过线缆与图像处理器连接,内窥镜手柄需要保持移动,用以控制探头的移动,进而观测人体内部情况,如果线缆与内窥镜使用插接配合方式,手柄的不断移动可能会导致线缆与出线口连接松动,甚至线缆由出线口脱落,不利于医生使用,而若是将线缆固定于手柄内部,手柄外壳在移动过程中与线缆不断摩擦,会逐渐损伤线缆,如果不及时更换,最终可能导致线缆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窥镜手柄,其优点是降低线缆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内窥镜手柄,包括手柄壳、固定于手柄壳内部的元器件,所述手柄壳一端开设有出线口;所述出线口与线缆之间设有保护软管,所述手柄壳内可拆卸连接有固定保护软管与线缆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保护软管的夹持部以及连接在夹持部与手柄壳之间的螺纹盘。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保护软管设置在线缆与出线口之间,用于保护线缆,避免出线口与线缆摩擦;固定组件用于将保护软管与线缆固定在手柄壳内,防止线缆及保护软管脱离手柄壳;固定组件与手柄壳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保护软管;夹持部用于固定保护软管与线缆,螺纹盘用于连接夹持部与手柄壳,从而降低线缆脱离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护软管与所述夹持部卡接配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保护软管与夹持部卡扣连接,便于保护软管的拆卸、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部与所述保护软管连接处设有防水密封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密封圈用于防止水流由出线口流入手柄壳内部,保护手柄壳内部的电子元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部与所述螺纹盘转动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线缆穿过螺纹盘、夹持部与元器件连接,因此线缆与元器件连接的一端不能转动,螺纹盘与手柄壳连接时,螺纹盘旋转,夹持部与螺纹盘转动连接,夹持部不转动,进而避免了线缆转动,便于线缆的安装、拆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部远离螺纹盘的一端设有便于旋拧夹持部的方形旋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夹持部与螺纹盘转动连接,设置方形旋钮,便于拧动夹持部,将夹持部与螺纹盘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手柄壳包括与保护软管连接的连接部,与连接部可拆卸连接的握持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连接部用于连接保护软管与握持部,连接部与握持部可拆卸连接,便于保护软管的更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福尼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福尼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263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