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尿素水解产物测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27798.2 | 申请日: | 202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495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袁壮;董陈;潘栋;罗志;杨世极;徐晓涛;舒凯;李淑宏;尚桐;杨晓刚;石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7/04 | 分类号: | G01N7/0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陈翠兰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尿素 水解 产物 测量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一种尿素水解产物测量系统,包括高温伴热采样管、蒸汽吸收池组、氨气吸收池组、二氧化碳吸收池组、第一废水池、第二废水池、冰水浴池、阀门组以及计量组;高温伴热采样管入口端连接尿素水解反应器的供氨母管,第一出口端连接第一废水池,第二出口端依次连接蒸汽吸收池组、氨气吸收池组、二氧化碳吸收池组和第二废水池;第一废水池、氨气吸收池组、以及二氧化碳吸收池组和第二废水池分别置于冰水浴池中;阀门组中的阀门分别设在高温伴热采样管入口端与第一出口端和第二出口端之间的管路上;计量组中的压力表和质量流量计依次设在高温伴热采样管入口端与第一出口端之间的管路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分级测量,准确高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硝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尿素水解产物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燃煤机组SCR脱硝还原剂的选择基本集中在三个方向:1)液氨,最常用的脱硝还原剂,主要的流程为液氨蒸发器→氨气→喷氨格栅,工艺简单,初投资和运行成本低,但液氨为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很高。2)氨水,主要的流程为氨水蒸发器-氨气→喷氨格栅,工艺简单、运行成本低,但氨水运输费用贵,储运设备较大,存在泄漏风险,安全风险较高。3)尿素,尿素是一种稳定、无毒的固体物料,对人和环境均无害,是氨的理想来源。尿素可以被散装运输并长期储存,不需要运输和储存方面的特殊程序,且使用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社区和人员产生不良影响,其产氨主要由尿素热解、尿素直喷及尿素水解。其中,尿素热解常采用热一次风加电加热器或者气气换热器,运行成本高,系统复杂易造成结晶;尿素直喷系统只要在燃煤机组上提供合适的反应温度区间和结构空间才能使用,目前在燃气电厂脱硝中大范围使用;尿素水解系统有意大利SiirtecNigi公司的工艺和美国Wahlco公司及Hamon公司的工艺,Ammogen技术工艺较老已经淘汰,国内电厂普遍采用水解工艺,其生产流程为:首先,尿素颗粒由货车运至电厂后存储于尿素储仓,在溶解罐内与除盐水配制成50℃、约50%浓度的尿素溶液;其次,配好的溶液经尿素溶液混合泵输送至溶液储罐备用,再经尿素溶液输送泵送入水解反应器;最后,水解产物经稀释风混合器混入热空气后送入锅炉尾部烟道参与脱硝反应。水解工艺整个尿素水解系统按照设备的功能及空间分布可以分为:尿素溶液制备与存储区、尿素溶液水解反应器区。
鉴于尿素水解反应的复杂性、脱硝环保达标的严格性以及尿素用量经济型、合理性,须对尿素水解产物的组分和浓度进行测量,目前的测量存在不能充分对尿素水解产物组分和浓度进行测量的问题,不能达到尿素溶液浓度、尿素水解反应器的压力和温度的合理性、协调性和经济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尿素水解产物测量系统,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分级测量,准确高效。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尿素水解产物测量系统,包括高温伴热采样管、蒸汽吸收池组、氨气吸收池组、二氧化碳吸收池组、第一废水池、第二废水池、冰水浴池、阀门组以及计量组;
所述的高温伴热采样管的入口端连接尿素水解反应器的供氨母管,第一出口端连接第一废水池,第二出口端依次连接蒸汽吸收池组、氨气吸收池组、二氧化碳吸收池组和第二废水池;所述的第一废水池、氨气吸收池组、以及二氧化碳吸收池组和第二废水池分别置于冰水浴池中;
所述的阀门组中的阀门分别设置在高温伴热采样管入口端与第一出口端和第二出口端之间的管路上;
所述的计量组包括压力表、质量流量计;所述的压力表和质量流量计依次设置在高温伴热采样管入口端与第一出口端之间的管路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阀门组包括第一球阀、第二球阀、第三球阀、第四球阀和减压阀;所述的第一球阀、减压阀和第二球阀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压力表前的高温伴热采样管上;所述的第三球阀和第四球阀分别设置在高温伴热采样管第一出口端和第二出口端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蒸汽吸收池组置于保温槽中,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蒸汽吸收池和第二蒸汽吸收池,其内均装有变色硅胶吸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277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用一体式快速充气气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封闭式充气救生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