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刺伤的鼻腔上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39172.3 | 申请日: | 202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710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黎怡;李春梅;李小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绵竹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7 | 代理人: | 刘金蓉 |
地址: | 618299 四川省德***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刺伤 鼻腔 上药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防刺伤的鼻腔上药装置,包括针管,针管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有防刺伤组件,防刺伤组件包括球体和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针管的端部,连接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球体,球体和连接管内设有空腔,且空腔与针管连通,球体上设有若干通孔,若干通孔与空腔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刺伤组件来保证不会对患者的鼻腔造成一定的刺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刺伤的鼻腔上药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医疗技术方案中,对于鼻腔内的上药,一般采用针管直接喷射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由医护人员全称手工操作,但是现有的针头会对患者鼻腔内部造成一定概率的刺伤,伤害其鼻粘膜等一些组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刺伤的鼻腔上药装置,其通过设置防刺伤组件来保证不会对患者的鼻腔造成一定的刺伤。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刺伤的鼻腔上药装置,包括针管,针管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有防刺伤组件,防刺伤组件包括球体和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针管的端部,连接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球体,球体和连接管内设有空腔,且空腔与针管连通,球体上设有若干通孔,若干通孔与空腔连通。
进一步的,球体从内之外包括内层和外层,内层与连接管连接,外层包裹于内层表面积的α倍,1/2<α<1;通孔贯穿外层和内层设置。
进一步的,外层设置在远离内层与连接管连接的一端,通孔包括多个第一通孔和组和多个第二通孔组,第一通孔组设置的远离连接管的一端,第二通孔组设置在第一通孔和连接管之间,若干第一通孔组和第二通孔组以连接管的轴线为转轴交错圆周整列分布。
进一步的,外层上还设有肋条,肋条以连接管的轴线为转轴圆周均匀分布在外层上,且每个肋条设置在第一通孔组和第二通孔组之间。
进一步的,外层的开口处和内层之间设有旋转密封件。
进一步的,连接管上设置标识,肋条对应标识设置。
进一步的,外层的表面设有防菌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通过连接管快捷可拆卸的固定在针管的端部,保证了随用随丢,提高了使用效率和医疗卫生安全。
2,利用球体自身的特征减少对鼻腔内部刺伤的概率,保证了医疗安全。
3,在球体的表面设置多个通孔,能大面积的同时对鼻腔内部进行上药,同时根据通孔的大小不同,可以产生雾化药物等效果保证上药的效果。
4,将球体设置为外层和内层,相对于内层,通过旋转外层实现了连通第一通孔组、第二通孔组或者都不连通的三种工作方式,保证了工作模式的多边形,适应性更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刺伤的鼻腔上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刺伤的鼻腔上药装置中球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刺伤的鼻腔上药装置中球体的断面示意图;
图标:10-针管,11-球体,111-外层,112-内层,12-连接管,13-通孔,131-第一通孔组,132-第二通孔组,133-肋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绵竹市人民医院,未经绵竹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391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笔记本电脑用机械键盘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可升降电镀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