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末端可控的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45442.1 | 申请日: | 2021-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829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何轶;方婷婷;叶榆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39/2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7 | 代理人: | 杨盼盼 |
地址: | 401122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末端 可控 引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末端可控的引流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引流管、引流瓶和第二引流管,第一引流管一端连接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系统终端,第二引流管另一端插入患者体内,第二引流管与患者身体接触端设有压力传感器,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系统终端设有显示屏,显示屏和压力传感器分别连接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系统控制端,显示屏显示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系统终端的首端负压值及压力传感器监测的末端负压值。本实用新型通过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系统控制端控制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系统终端的负压值,同时,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系统控制端连接压力传感器,三通阀控制通过压力传感器的负压值,显示屏可同时显示首端负压值和末端负压值,负压精度高,提高了引流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末端可控的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负压引流技术,即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于治疗创面的一项新技术,它利用生物半透膜使开放创面封闭,使用专用负压机产生一定的负压,通过引流管和敷料作用于清创后的创面。 目前的研究证明,该疗法能够加速创面部位的血液循环,显著促进新生血管进入创面,刺激肉芽组织的生长,充分引流,减轻水肿,减少污染,抑制细菌生长,能够直接加快创面愈合,或为手术修复创造条件。是一种高效、简单、经济,促进创面愈合的纯物理疗法。
目前,临床上在进行负压引流术时,负压是经中心设备进入引流管,经引流瓶后,再通过引流管进入患者体内。负压值是维持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的重要因素。现有技术中,负压从首端装置,即中心设备带出来的负压有显示负压值,但是末端,即到达患者身上的负压值没有显示,导致末端负压值不可控,影响引流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引流装置,尤其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专门适用于负压封闭引流术中,引流装置首端及末端负压值可调可控、可显示、可记录,引流精度高、效果好的一种末端可控的引流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末端可控的引流装置,包括第一引流管,所述第一引流管一端连接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系统终端,所述第一引流管另一端连接引流瓶一端,所述引流瓶另一端连接第二引流管一端,所述第二引流管另一端插入患者体内,所述第二引流管与患者身体接触端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系统终端设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连接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系统控制端,所述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系统控制端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显示屏显示所述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系统终端的首端负压值及所述压力传感器监测的末端负压值。
进一步的,所述引流瓶包括瓶体,所述瓶体顶部设有瓶口,所述瓶口处设有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密封所述瓶口,所述密封装置上设有吸引口和进液口,所述吸引口连接所述第一引流管一端,所述进液口连接所述第二引流管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片、密封套和瓶盖,所述瓶口上套有所述密封套,所述密封套顶部内圆柱面上设有环形凹台,所述密封片底面设有环形凸台,所述密封片置于所述密封套上,所述瓶盖套在所述密封片与所述密封套外表面,当所述瓶盖拧紧时,所述环形凸台置于所述环形凹台内,实现所述瓶口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瓶盖和所述密封片上均设有所述吸引口和所述进液口,所述第一引流管通过所述吸引口进入所述瓶体内部,所述第二引流管通过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瓶体内部,所述瓶体内的所述第二引流管为扁平状。
进一步的,所述瓶体外表面设有刻度线。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传感器为环形柱状体,所述压力传感器置于所述第二引流管外表面,所述压力传感器置于患者体外。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引流管上设有三通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454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