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麻醉复苏的急救箱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48280.7 | 申请日: | 2021-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317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康荣丝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17/00 | 分类号: | A61F17/00;A61B50/31;A61M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麻醉 复苏 急救箱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麻醉复苏的急救箱,包括箱体,以及通过铰链与箱体转动连接的箱盖,所述箱体内腔设置有与其内腔尺寸相吻合的海绵块,所述海绵块上表面分别设置有多个有序分布的药瓶放置区、吊瓶槽、置物槽及一个废物盒槽,所述废物盒槽内设置有与其尺寸相吻合的废物盒,所述海绵块的上表面设置有可拆卸的与海绵块尺寸相吻合的盖板,本实用新型便于操作,通过设置的各个功能区域放置物品,并在标签牌的作用下,便于对各个区域的药瓶进行区分识别,使得使用者一目了然,利于医护人员的快速取用,可有效节省抢救的取物时间,并在支撑板与支撑杆之间的配合下,便于使得支撑板呈水平状分布,便于医护人员在支撑板上进行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麻醉复苏的急救箱。
背景技术
近年来,院内应急成为衡量医院整体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麻醉科医生因其在生命支持和危重患者抢救的丰富经验,逐步成为院内急救的主要力量。然而,由于抢救并非一个高发事件,在临床科室的常用急救物品不具备麻醉专业性,因此麻醉科医生及护士在外出急救时常自行携带麻醉科配置的急救箱。
目前,现有的麻醉科用急救箱在使用时,打开急救箱到取出药物操作较为复杂,较为耗费时间,且使用抽屉存放药物,在奔赴抢救现场时急救箱产生的晃动易使存放麻醉药物的玻璃容器产生碰撞造成碎裂,且由于抢救物资分类繁多,不利于医护人员快速拿取使用,从而不利于进行快速抢救,另外,抢救过程中有时需要对患者进行挂水,需要医护人员用手拿着吊瓶或另外找撑杆对吊瓶进行固定,非常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麻醉复苏的急救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麻醉复苏的急救箱,包括箱体,以及通过铰链与箱体转动连接的箱盖,所述箱体内腔设置有与其内腔尺寸相吻合的海绵块,所述海绵块上表面分别设置有多个有序分布的药瓶放置区、吊瓶槽、置物槽及一个废物盒槽,所述废物盒槽内设置有与其尺寸相吻合的废物盒,所述海绵块的上表面设置有可拆卸的与海绵块尺寸相吻合的盖板,所述箱体前侧上表面边沿处分别设置有伸缩杆槽及插孔,所述伸缩杆槽内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端部设置有照明灯,且所述伸缩杆的端部边侧设置有有序分布的挂钩,且所述伸缩杆的底部直径与插孔的内径相吻合,所述箱盖靠近前侧内壁处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远离转轴一侧处转动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支撑杆,所述箱体的内腔后侧两处拐角处均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表面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尺寸与支撑杆的尺寸相吻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与箱盖之间通过搭扣锁紧固定,且所述箱体的前侧处设置有提手,通过搭扣的设置,便于对箱体级箱盖之间进行锁紧固定,并在提手的作用下,便于提起箱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盖板由海绵材料制成,所述盖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卡块,所述箱体的上表面两侧边沿处于卡块对应设置有卡槽,所述卡块的尺寸与卡槽的尺寸相吻合,且所述盖板的上表面两侧均设置有拉带,通过卡块与卡槽之间的配合,便于对盖板进行固定,并在拉带的作用下,便于提起盖板,通过海绵材料制成的盖板,便于对箱体内的物品进行保护。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药瓶放置区上表面设置有多个有序分布的药瓶槽,且所述药瓶放置区的上表面设置有标签牌,通过设置的多个药瓶放置区,便于对各个药瓶进行区分放置,并在标签牌的作用下,便于对各个区域的药瓶进行区分识别,使得使用者一目了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置物槽的两侧内壁之间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弹性带,通过弹性带的设置,便于对置物槽内的物品进行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废物盒槽的前侧后壁均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废物盒的前后两侧与限位槽对应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尺寸与限位槽的尺寸相吻合,通过限位块与限位槽之间的配合,便于对废物盒进行限位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482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拆装式基坑护栏
- 下一篇:一种大型船舶高效喷漆搭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