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桡动脉置管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49260.1 | 申请日: | 2021-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241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杰群;卢彦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52 | 分类号: | A61M5/52;A61F7/00 |
代理公司: | 安化县梅山专利事务所 43005 | 代理人: | 李琦 |
地址: | 410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桡动脉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桡动脉穿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桡动脉置管固定装置,包括掌心包裹布、手背托板,掌心包裹布的前部设有拉链,拉链远离掌心包裹布的一端设有手背托板,手背托板位于掌心包裹布的底部。该桡动脉置管固定装置通过设有掌心包裹布与手背托板组成一种手套结构,通过前部拉链与后部绑带相互配合方便患者进行穿脱,且后部设有的魔术贴等设置使得操作人员便于对患者进行固定穿刺,通过设有的水袋增加了患者的佩戴舒适度,解决了传统的桡动脉置管固定装置的固定方式较为单一,使得操作人员对患者进行穿刺较为困难,且现有的桡动脉置管固定装置固定完毕后患者在进行治疗输液时手掌长期保持固定姿势,使得佩戴舒适度下降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桡动脉穿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桡动脉置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因桡动脉穿刺置管位于掌侧腕关节处,穿刺针较短,患者躁动时容易脱出,临床上除用聚氨酯膜覆盖外,再用弹力绷带进行固定,但是这样不便于观察穿刺点情况,需反复解除和缠绕弹力绷带;
传统的桡动脉置管固定装置的固定方式较为单一,使得操作人员对患者进行穿刺较为困难,且现有的桡动脉置管固定装置固定完毕后患者在进行治疗输液时手掌长期保持固定姿势,使得固定装置舒适度下降且不具备透气效果,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桡动脉置管固定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桡动脉置管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桡动脉置管固定装置,包括掌心包裹布、手背托板,所述掌心包裹布的前部设有拉链,所述拉链远离所述掌心包裹布的一端设有手背托板,所述手背托板位于所述掌心包裹布的底部,所述掌心包裹布的后侧固定连接有腕关节固定绑带,所述腕关节固定绑带远离所述掌心包裹布的一端设有两个魔术贴粘面,所述魔术贴粘面位于所述腕关节固定绑带的顶部左右两侧;
所述手背托板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尼龙绑带,所述尼龙绑带的表面设有卡扣,所述尼龙绑带的左侧设有两个连接绳,所述连接绳位于所述尼龙绑带的左侧底部,所述连接绳的表面均设置有魔术贴勾面。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掌心包裹布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绷带,所述连接绷带远离所述掌心包裹布的一端与所述手背托板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掌心包裹布的表面由无纺棉布制成。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手背托板的表面设置有五个指套。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手背托板由透气弹力网格布制成。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掌心包裹布的内侧表面设有水袋,所述水袋的外部连通有硬质塑料连通管,所述硬质塑料连通管环绕设置在所述掌心包裹布的内侧表面。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水袋的左侧设有注水管,所述注水管远离所述水袋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堵水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桡动脉置管固定装置通过设有掌心包裹布与手背托板组成一种手套结构,通过前部拉链与后部绑带相互配合方便患者进行穿脱,且后部设有的魔术贴等设置使得操作人员便于对患者进行固定穿刺,通过设有的透气设置以及水袋增加了患者的佩戴舒适度,解决了传统的桡动脉置管固定装置的固定方式较为单一,使得操作人员对患者进行穿刺较为困难,且现有的桡动脉置管固定装置固定完毕后患者在进行治疗输液时手掌长期保持固定姿势,使得固定装置舒适度下降且不具备透气效果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一(俯视状态下);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二(侧视状态下);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手背托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镜片掌心包裹布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未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492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