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台单片机同步烧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50670.8 | 申请日: | 2021-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74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杨耕;王为敏;刘毅;聂佳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迅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8/61 | 分类号: | G06F8/61;G06F1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东律师事务所 11499 | 代理人: | 李雁 |
地址: | 4327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片机 同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台单片机同步烧写装置,涉及单片机程序烧录技术领域,包括主机和多台从机,每台所述从机的单片机系统中均设计有RS‑485接口电路,所述主机和多台从机之间通过RS‑485总线互联,所述主机通过RS‑485总线对每台从机中的单片机进行烧录。在烧写系统中引入了RS‑485总线,使得一台主机可以将要烧写的程序同时发送给要烧写程序的多台单片机。因此,本实用新型能方便地实现多台单片机程序的同时烧写,具有操作简单、烧写程序效率高、不易出错的特点。本装置适用于集成了RS‑485接口电路的单片机系统,若使用单片机设计的应用系统中本身就需要采用RS‑485接口电路完成通讯功能时,采用本装置进行烧录时就尤为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片机程序烧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台单片机同步烧写装置。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电子产品的设计中都使用了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来完成产品功能的实现。这些产品在设计、编程和调试完成以后需要烧写应用程序以实现批量生产。
单片机程序的烧写通常分为在线和脱机烧写这二种形式。脱机烧写通常需要配置一套烧写工具,将待烧写的单片机放入烧写工具的芯片座或者测试台中,从而达到与单片机连接并烧写的目的。使用烧写工具烧写完一个单片机后,需要将已经烧写好程序的单片机拔下来再插上另一个要烧写程序的单片机,以实现多台单片机程序的烧写。当需要烧写多台单片机程序时,该方法需要多次插拔单片机,时间和人工成本较高,生产效率太低,同时也增加了烧写工具和单片机损耗或损坏的可能性。另外,烧写好程序的单片机一旦焊接后要想升级程序就必须把单片机拆卸下来才能再次烧写程序,当数量巨大的已有设备进行程序升级时,会带来巨大的工作量。
为了克服上述脱机烧写方法的缺点,在线烧写方法应运而生。在线烧写一般使用JTAG、SWD接口或者串口来烧写程序。使用JTAG、SWD接口来烧写程序需要配置调试器或者仿真器,电脑通过数据线将程序文件发给调试器,调试器通过JTAG或者SWD接口,按照规定的时序,更改待写入的单片机内部的rom或者flash内容,完成程序的烧写。串口烧写程序的通用做法为启动单片机内预置的Bootloader程序,以串行接口(如串口,SPI,CAN等)为载体,接收由外部设备发送至单片机的程序并转存至内部Flash,以达到程序下载的目的。串口烧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携带各种不同调试器的麻烦,但是,大批量烧写单片机程序时,不方便扩展多工位并行工作,还需要人工一台一台地烧写单片机程序,烧写程序的效率太低,而且合格率及工作效率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多台单片机同步烧写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台单片机同步烧写装置,包括主机和多台从机,每台所述从机的单片机系统中均设计有RS-485接口电路,所述主机和多台从机之间通过RS-485总线互联,所述主机通过RS-485总线对每台从机中的单片机进行烧录。在烧写系统中引入了RS-485总线,使得一台主机可以将要烧写的程序同时发送给要烧写程序的多台单片机。因此,本实用新型能方便地实现多台单片机程序的同时烧写,具有烧写操作简单、烧写程序效率高、不易出错的特点。
优选的,所述主机为PC机,所述从机为待烧录的单片机系统。
优选的,所述从机设置有5V端子、接地端子、RS-485接口和开关,所述开关和单片机的boot0管脚直接相接。一台主机和多台从机采用RS-485总线互联,而每台从机通过RS-485接口与主机相接,5V端子和接地端子共同实现单片机系统的供电,而开关可将单片机上的boot0管脚手动置为高电平,再给烧写系统上电,实现了烧写的前置工作。本方法适用于集成了RS-485接口电路的单片机系统,若使用单片机设计的应用系统中本身就需要采用RS-485接口电路完成通讯功能时,采用本装置进行烧录时就尤为方便。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迅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迅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506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折叠手机壳充放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人工智能编程教学的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