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仿真前庭系统模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58257.6 | 申请日: | 202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051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扬;翟丽红;耿惠;徐先荣;金占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扬 |
主分类号: | G09B23/34 | 分类号: | G09B2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预立生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36 | 代理人: | 李红伟;孟祥斌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仿真 前庭 系统 模拟器 | ||
一种仿真前庭系统模拟器,其包括模拟头部;对称设置在模拟头部两侧的放大的仿真半规管;仿真椭圆囊;仿真球囊;同侧的仿真半规管与仿真椭圆囊及仿真球囊连通;同侧仿真半规管,仿真椭圆囊及仿真球囊形成一个连通且封闭的通路;通路内设置模拟液体;在半规管内设置仿真耳石颗粒;且在仿真半规管与仿真椭圆囊的连通处设置耳石拦截网;且壶腹嵴、嵴帽和毛细胞纤毛的空间关系,以及椭圆囊斑、球囊斑的毛细胞纤毛的排列方式符合真实人体形态学特征。仿真半规管的一端连通各自的仿真壶腹;另一端连接椭圆囊;还设置内淋巴囊,其通过内淋巴管与球囊与椭圆囊连通。通过放大的仿真结构设置在头部,可以协助医生找寻到更多有效的运动治疗方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前庭系统研究及教学能直观看到的前庭系统模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仿真前庭系统模拟器。
背景技术
维持人体平衡和视觉稳定的内耳前庭系统包括感知旋转角加速度的左右对称的3对半规管和感知直线运动的2对耳石器官,同侧的半规管和耳石器官通过含有内淋巴液的管腔互相连通。前庭器官小且复杂,长在头颅的颞骨岩部内,既不能像查胸腹部器官那样可以从形态学角度,通过视、触、扣、听或超声等手段查看其形态,也不能像查心脏那样在其体表贴上电极,从电生理角度直接通过描记其电位变化查看功能状态。另外前庭神经系统与全身其它系统又存在广泛联系,故前庭功能检测比较困难、复杂而特殊,临床只能通过前庭反应间接检测其功能状态。
由于这些结构体积微小、隐藏在颞骨深部,其形态和互相之间的三维关系尤其复杂,很难通过抽象思维去理解,而且通过现有的技术手段,也不容易直接观察其内部的力学效应和生物学转化的过程,这就造成了在教学和科研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通过大量图片信息、抽象文字结合和个人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反复比对学习,增加学习任务量,拉低教学效率。专业医生也由于缺少可视化的立体参考模型,对前庭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认识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进一步的研究也受到限制,甚至在他们之间讨论某些前庭疾病时,往往聚焦于现有的抽象理论和所取得的疗效进行沟通和交流,而缺少可以参考的实用工具,这引起了沟通障碍和误解,因此前庭疾病的诊疗理论和实践受到阻碍。
虽然现有技术存在有将前庭半规管放大的结构,但多数是通过模拟半规管的方式实现的,如201610612706.2仿真半规管耳石全头模型;但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仅是对半规管的模拟,且耳石颗粒为挂于仿半规管环或直接放置于仿半规管的管内,其模拟一些动作真实性欠佳,动作快;没有达到对前庭系统的其他结构进行仿真的技术效果;很多前庭疾病及相关研究无法借助模型开展。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仿真前庭系统模拟器。
实用新型内容
一种仿真前庭系统模拟器,其包括模拟头部;对称设置在模拟头部两侧的放大的仿真半规管;仿真椭圆囊;仿真球囊;其中,同侧的仿真半规管与仿真椭圆囊及仿真球囊相互连通;同侧仿真半规管,仿真椭圆囊及仿真球囊形成一个连通且封闭的管腔;管腔内设置有与淋巴液密度一致的模拟液体;仿真半规管、仿真椭圆囊及仿真球囊的位置与连通关系都模仿前庭系统的连接方式;且在半规管内设置仿真耳石颗粒;且在仿真半规管与仿真椭圆囊的连通处设置保证模拟液体通过但阻挡耳石颗粒通过的耳石拦截网;仿真半规管的一端连通各自的仿真壶腹;仿真壶腹为中空结构,壶腹内灌注有模拟液体;另一端连接椭圆囊;壶腹内设置壶腹嵴,壶腹嵴包括壶腹嵴嵴帽,粗大动纤毛与细小静纤毛;模拟器上还设置内淋巴囊,内淋巴囊通过内淋巴管与球囊及椭圆囊连通。通过将各放大的仿真结构设置在头部,可以模拟头部运动动作,从而可以通过头部运动直观的观察前庭运作发生的方式,运动轨迹,通过运动轨迹分析疾病发生的原因及疾病治疗的方法,协助医生找寻到更多可实施的有效的运动治疗方式,另外还可在研究中协助医生进行运作发生的模式与对应眼球运动的研究。
进一步,同侧仿真半规管为水平半规管,前半规管与后半规管,任意两个半规管形成的平面相互垂直;
进一步,双侧水平半规管在同一平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扬,未经张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582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备较强带载能力的电子雷管起爆器
- 下一篇:车载充电设备和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