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燃煤烟气脱汞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77112.0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155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郑文豪;唐宇阳;张俊杰;冉景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64 | 分类号: | B01D53/64;B01D53/86;B01D53/00;B01D46/00;B01D46/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沃知思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42 | 代理人: | 王妮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燃煤 烟气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燃煤烟气脱汞装置,涉及煤气脱汞领域。一种新型燃煤烟气脱汞装置,包括零件安装箱,零件安装箱左侧壁面连通有燃煤烟气通入管,且零件安装箱右侧壁面连通有燃煤烟气排出管,零件安装箱顶面外侧螺纹安装有拆卸固定板,且拆卸固定板后侧端面螺纹安装有螺纹固定槽,螺纹固定槽开设于封装壳底面两侧,封装壳外侧壁面安装有信息面板,且信息面板右侧安装有信息选择按钮,封装壳底面右下端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左侧联轴器连接有单级减速器,单级减速器左侧壁面转动连接有转动脱汞装置,且转动脱汞装置后侧固定安装有固定脱汞板。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脱汞装置体积大,工作效率低,耗高能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气脱汞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燃煤烟气脱汞装置。
背景技术
燃煤烟气脱汞技术按照煤燃烧阶段划分,可分为燃烧前脱汞、燃烧中脱汞和燃烧后脱汞;燃烧前脱汞是通过提高入炉煤的洗选比例实现。燃烧中脱汞则是通过改进燃烧方式,延长颗粒物在炉内的停留时间,增加颗粒物对汞的吸附,以实现汞在烟气中的脱除。
根据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2497799U提供的“燃煤烟气吸附脱汞装置”,装置包括吸附剂贮仓、喷射器、分散器、袋式捕集器、饱和仓、再生塔和空气压缩机;分散器和袋式捕集器串接在烟气除尘器与烟气脱硫塔之间;分散器的喷管与吸附剂贮仓的出料管之间连有吸附剂气流输送管;袋式捕集器的底部出口与吸附剂贮仓的进料口相连,饱和仓底部出料管与再生塔的进料管相连;再生塔底部出料口与吸附剂贮仓进料口之间连有再生吸附剂输送管;再生塔底部设有热风进口,上部设有与汞收集系统相连的含汞气体出口;空气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的吸附剂输送管、再生吸附剂输送管及饱和仓进料管分别连有输气管路,装置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燃煤烟气的净化,但是存在脱汞不彻底,装置体积大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燃煤烟气脱汞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燃煤烟气脱汞装置,解决了传统脱汞装置体积大,工作效率低,耗高能高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燃煤烟气脱汞装置,包括零件安装箱,所述零件安装箱左侧壁面连通有燃煤烟气通入管,且零件安装箱右侧壁面连通有燃煤烟气排出管,所述零件安装箱顶面外侧螺纹安装有拆卸固定板,且拆卸固定板后侧端面螺纹安装有螺纹固定槽,所述螺纹固定槽开设于封装壳底面两侧,所述封装壳外侧壁面安装有信息面板,且信息面板右侧安装有信息选择按钮,所述封装壳底面右下端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左侧联轴器连接有单级减速器,所述单级减速器左侧壁面转动连接有转动脱汞装置,且转动脱汞装置后侧固定安装有固定脱汞板,所述固定脱汞板底面焊接有倾斜支撑架,且倾斜支撑架顶面接触安装有封装保护架,所述单级减速器上端面固定安装有电路安装板,解决了传统脱汞装置体积大,工作效率低,耗高能高的技术问题。
优选的,所述零件安装箱底面四角处固定安装有防滑垫,且零件安装箱顶面内侧焊接有内置分隔架,能够安装固定脱汞零部件。
优选的,所述倾斜支撑架底面开设有接触板,所述固定脱汞板上层壁面开设有顶层吸附槽,而顶层吸附槽底面安装有复层吸附槽,所述复层吸附槽下侧安装有耐热垫板,能够对燃煤烟气进行物理吸附。
优选的,所述电路安装板顶面固定安装有控制电路板,所述拆卸固定板外侧壁面四角处安装有拆卸螺钉,能够安装固定控制电路板。
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外侧焊接有散热板,且驱动电机底面固定安装有电机支撑台,能够为转动脱汞装置提供驱动力。
优选的,所述转动脱汞装置内侧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架,且转动轴架两侧端面螺纹安装有轴挡板,所述轴挡板与转动轴之间通过轴端螺钉螺纹安装,所述转动轴架内侧开设有氧化剂添加槽,能够实现燃煤烟气的化学脱汞。
优选的,所述封装保护架底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垫,能够保护和支撑后侧的固定脱汞板。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燃煤烟气脱汞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771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绝缘子故障检测的无人机
- 下一篇:一种自动对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