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联合给氧面罩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80257.6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246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吴肇贵;阿哿铷;孙浩楠;孙彬;周欣;杨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清 |
主分类号: | A61M16/06 | 分类号: | A61M16/06;A61M1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融智邦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85 | 代理人: | 吴强 |
地址: | 300052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合 面罩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联合给氧面罩,其包括面罩、鼻导管和面罩导管;所述面罩用于罩住口鼻;所述鼻导管用于直接向病人鼻腔内输入氧气;所述面罩导管用于至少部分地直接向面罩内输入氧气。本申请采用联合给氧方法,相对于单独使用鼻导管输氧或面罩输氧,可以在不改变潮气量和每分钟通气量的情况下,提高吸入氧浓度从而改善低氧血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联合给氧面罩。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各种原因(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等)所致的低氧血症,除针对原发病治疗外,一项及时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便是氧疗。临床上针对低氧血症的常见氧疗方法包括鼻导管给氧、面罩给氧以及机械通气(包括无创机械通气和有创机械通气)。
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根据缺氧程度及病情严重程度不同,需要分别给予鼻导管给氧、面罩给氧及无创机械通气。但对于鼻导管给氧及面罩给氧不能满足需求(即血氧饱和度仍然不能维持在安全范围内),而无创机械通气又出现严重人机对抗时,常常被迫升级为有创通气,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创伤和并发症。
就鼻导管给氧而言,虽然可通过进一步提高氧流量而改善血氧饱和度,但提高的氧流量可能会引起鼻腔粘膜受、鼻出血等并发症,从而影响进一步氧疗。面罩给氧则存在如下缺陷:1.呼气时部分二氧化碳等代谢废气滞留在面罩中;2.吸气时部分空气由出气口进入面罩中。以上原因导致面罩中氧浓度难以达到理想水平,如强行大幅升高氧流量,患者不适感将明显增加而影响氧疗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合给氧面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联合给氧面罩,包括:面罩、鼻导管和面罩导管;
所述面罩用于罩住口鼻;
所述鼻导管用于直接向病人鼻腔内输入氧气;
所述面罩导管用于至少部分地直接向面罩内输入氧气。
本申请中,鼻导管直接向病人鼻腔内输入氧气,是指鼻导管的末端插入鼻孔内向病人输入氧气。而所述面罩导管用于向面罩内输入氧气,面罩导管输送的氧气至少一部分直接导入面罩内,而非直接导入病人鼻孔内,特定情况下,面罩导管输送的氧气部分直接导入面罩内,部分通过鼻导管直接输入病人鼻孔内。
本申请采用联合给氧方法,相对于单独使用鼻导管输氧或面罩输氧,可以在不改变潮气量和每分钟通气量的情况下,提高吸入氧浓度从而改善低氧血症。
进一步地,所述鼻导管和所述面罩导管(通过三通或四通等接头)与同一供氧导管的一端连接,供氧导管的另一端与氧气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鼻导管和所述面罩导管的进气端分别通过管路与氧气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鼻导管的进气端与所述面罩导管连接,用于将面罩导管内的部分氧气直接导入鼻腔。
进一步地,所述面罩上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上设置有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包括一个设置在面罩外部的进氧口、两个设置在面罩内侧的出氧口;其中一个出氧口与所述鼻导管的进气端连接;所述进氧口通过所述面罩导管与氧气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面罩上设置有出气口。
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口上设置有呼吸阀。
进一步地,所述三通接头内部设置有可滑动的挡片,用于调节两个出氧口的大小。
进一步地,还包括拨杆,所述三通接头上设置有连通内外的滑槽,拨杆通过滑槽自外部伸入三通接头内部与挡片固定连接,用力拨动拨杆沿滑槽移动,可带动挡片在三通接头内左右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处设置有密封结构,用防止氧气自滑槽溢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清,未经杨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802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封闭通道活动天窗
- 下一篇:一种金属桥框架及半导体封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