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航式耙吸船双路并联管线艏吹装驳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83283.4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533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史誉州;丁家杰;童海云;朱雨;戴雨;倪飞;房世龙;周春煦;谢云飞;林伟;李胜永;陈皓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F3/88 | 分类号: | E02F3/88;E02F3/90;E02F3/92;E02F5/28;E02F7/00;E02F7/10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刘林峰 |
地址: | 22601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式耙吸船双路 并联 管线 艏吹装驳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航式耙吸船双路并联管线艏吹装驳系统,包括艏吹输泥胶管、主线输泥管路、三通组合输泥转接管、第一支线输泥管路、第二支线输泥管路、桥接软管和装驳平台;艏吹输泥胶管一端与耙吸船泥浆泵相连,且其另一端与主线输泥管路一端相连,主线输泥管路另一端与三通组合输泥转接管的入流端相连,且三通组合输泥转接管的两个出流端分别与第一支线输泥管路以及第二支线输泥管路一端相连,第一支线输泥管路以及第二支线输泥管路的另一端分别通过桥接软管与对应装驳平台相连。本实用新型采用耙吸船连接双路并联管线的方式进行艏吹输泥,使得泥浆泵艏吹效能最大程度发挥,提高了艏吹输泥效率,削减了耙吸船艏吹耗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疏浚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航式耙吸船双路并联管线艏吹装驳系统。
背景技术
沿江沿海航道采用自航耙吸式挖泥船艏吹施工过程中,在受到浪高流急、输泥管线过长、岸线不具备艏吹条件、运营船舶通航频繁等因素影响时,可以采用耙吸船艏吹装驳施工工艺。但是,传统的自航式耙吸船边疏浚作业边旁吹装驳的施工工艺,作业过程中占用的水域面积较大,容易影响运营船舶过往通航,且受风浪等条件影响较多,协作配合施工作业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而现有的耙吸船接管线艏吹装驳的施工工艺,虽然克服了上述传统艏吹装驳施工工艺的缺点,能够利用装驳平台实现双侧同时装驳和左右交替装驳施工,但耙吸船泥浆泵艏吹输泥的最大效能不能完全发挥、管线输泥效率较低,耙吸船艏吹耗时较多,能与之协作配合的泥驳吨位型号较少,泥驳装载耗时较长,泥驳往返运泥频次较高。因此,以上问题亟需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航式耙吸船双路并联管线艏吹装驳系统,采用耙吸船连接双路并联管线的方式进行艏吹输泥,不仅使得耙吸船泥浆泵艏吹效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提高了艏吹输泥效率,同时还削减了耙吸船艏吹耗时,增加了耙吸船挖泥疏浚作业时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航式耙吸船双路并联管线艏吹装驳系统,其创新点在于:包括艏吹输泥胶管、主线输泥管路、三通组合输泥转接管、第一支线输泥管路、第二支线输泥管路、桥接软管和装驳平台;所述艏吹输泥胶管的一端与耙吸船泥浆泵相连,且其另一端与所述主线输泥管路的一端相连,所述主线输泥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三通组合输泥转接管的入流端相连,且所述三通组合输泥转接管的两个出流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线输泥管路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支线输泥管路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支线输泥管路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支线输泥管路的另一端还分别通过桥接软管与对应所述装驳平台相连,并对停靠在对应装驳平台两侧的运泥驳船进行装驳作业。
优选的,所述主线输泥管路包括数个主输泥胶管;每一所述主输泥胶管分别依次同轴心设置,且每相邻所述主输泥胶管之间彼此相互连接;最前端的所述主输泥胶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艏吹输泥胶管的另一端相连,且最末端的所述主输泥胶管的另一端与所述三通组合输泥转接管的入流端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线输泥管路的结构与所述第二支线输泥管路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支线输泥管路包括接力泵、数个自浮输泥胶管和数个清堵连接管;在所述接力泵的两端还分别依次间隔设有数个自浮输泥胶管,且每一所述自浮输泥胶管分别依次间隔同轴心设置,所述接力泵分别通过清堵连接管与靠近接力泵的两个所述自浮输泥胶管的一端相连,且相邻所述自浮输泥胶管之间分别通过对应清堵连接管相连。
优选的,所述三通组合输泥转接管的两个出流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线输泥管路中最前端的自浮输泥胶管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支线输泥管路中最前端的自浮输泥胶管另一端相连,且所述第一支线输泥管路中最末端的自浮输泥胶管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支线输泥管路中最末端的自浮输泥胶管另一端分别通过桥接软管与对应所述装驳平台相连,并分别对停靠在对应装驳平台两侧的运泥驳船进行装驳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832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度可调节的控制箱
- 下一篇:立式净饮机自动排气泄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