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后视镜的调节装置及后视镜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85031.5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242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卢海峰;阳小光;王攀;庞利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深圳市劲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07 | 分类号: | B60R1/07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泰六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86 | 代理人: | 杨正辉 |
地址: | 401331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后视镜 调节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电控制技术,具体涉及汽车后视镜的调节装置,包括与驱动装置相连的行星齿轮机构,齿圈上设有外环齿圈,并配设与外环齿圈相啮合的齿圈从动齿轮,所述齿圈从动齿轮连有第一蜗杆传动机构,所述行星架连有第二蜗杆传动机构,在第一蜗杆传动机构和第二蜗杆传动机构上均设有制动装置,并且与第一蜗杆传动机构配设有第一向旋转齿轮、与第二蜗杆传动机构配设有第二向旋转齿轮。该调节装置巧妙利用行星轮机构,配合设置第一蜗杆传动机构和第二蜗杆传动机构,形成两个方位的轴向运动,整个装置只需一个驱动装置实现后视镜两个方位的调节,整个调节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利于控制装配精度和装配质量、并控制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电控制技术,特别是一种汽车后视镜的调节装置及后视镜。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的外后视镜的调节装置,包括两个方向的转动,一个是绕近似与地面垂直的轴进行转动,以完成外后视镜的收折和展开;另一个是绕近似与地面平行的轴进行转动,以完成外后视镜的俯仰,这种方式的两个方向转动是通过两个分离的控制装置得以实现的。
如中国专利:汽车后视镜镜面驱动器、申请号:2011101854496,公开了一种汽车后视镜镜面驱动器,它包括底座、上盖、浮动板、浮动杆、传动装置及二个与传动装置连接的电机和弧形齿条;提供了一种调节时稳定性较好、噪声较小、承载力大、手动调节顺畅及调节角度较大的汽车后视镜镜面驱动器。但该镜面驱动器在满足调节功能的同时,存在以下缺点:两个分离的控制装置需要传动装置及两个电机,造成结构分散、复杂、部件整体体积大,不利于控制装配精度、质量以及控制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后视镜调节装置存在结构分散、复杂、部件整体体积大,不利于控制装配精度、质量及成本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后视镜的调节装置及后视镜,该调节装置巧妙利用行星轮机构,配合设置第一蜗杆传动机构和第二蜗杆传动机构,形成两个方位的轴向运动,整个装置只需一个驱动装置实现后视镜两个方位的调节,整个调节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利于控制装配精度和装配质量,并控制生产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汽车后视镜的调节装置,包括与驱动装置相连的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太阳轮、行星轮、行星架和齿圈,所述齿圈上设有外环齿圈,并配设与外环齿圈相啮合的齿圈从动齿轮,所述齿圈从动齿轮连有第一蜗杆传动机构,所述行星架连有第二蜗杆传动机构,在第一蜗杆传动机构和第二蜗杆传动机构上均设有制动装置,并且与第一蜗杆传动机构配设有第一向旋转齿轮、与第二蜗杆传动机构配设有第二向旋转齿轮,所述第一向旋转齿轮和第第二向旋转齿轮均与安置后视镜的壳体相连。
该调节装置巧妙利用行星轮机构,并设置外环齿圈及齿圈从动轮,配合设置第一蜗杆传动机构和第二蜗杆传动机构,利用第一向旋转齿轮及第二向旋转齿轮形成两个方位的轴向运动,实现整个调节装置及后视镜的动作需求;在第一蜗杆传动机构和第二蜗杆传动机构上均设制动装置,当第一蜗杆传动机构被制动时,齿圈从动齿轮及齿圈均被制动,驱动装置带动行星轮自转并公转,并带动行星架及第二蜗杆传动机构转动,实现第二向旋转齿轮的转动,实现后视镜的第二向调节;反之,当第二蜗杆传动机构被制动时,行星架被制动,行星轮公转被限位,驱动装置带动行星轮自转、齿圈转动,带动第一蜗杆传动机构转动,实现第一向旋转齿轮的转动及后视镜的第二向调节,整个装置只需一个驱动装置实现后视镜两个方位的调节,整个调节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利于控制装配精度和装配质量、并控制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与所述第一蜗杆传动机构配设水平轴齿轮,与第二蜗杆传动机构配设竖向轴齿轮。相反,也可与第一蜗杆传动机构配设竖向轴齿轮,与第二蜗杆传动机构配设水平轴齿轮,实现后视镜两个方向的转动调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蜗杆传动机构包括设于齿圈从动齿轮上的第一传动蜗杆,并在第一传动蜗杆上设有第一蜗杆齿,所述水平轴齿轮与第一蜗杆齿配对形成蜗轮蜗杆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深圳市劲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大学;深圳市劲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850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慧消防室外用消防器材保护装置
- 下一篇:智能等离子米桶